商人姚明投资地图曝光
2010年04月12日 14:28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据称,姚明一直是孝顺孩子,NBA多年的收入都是交给母亲打理。姚餐厅是姚明父母与一对朋友夫妻,以及另外两名股东共同开办,而其经营状况,按照姚明好友、《体坛周报》副总编杨毅的说法:“挣得很少,也就是给老爷子老太太找点事干。”并不像有报道说的年入几百万美金。

2006年,姚明投资巨鲸音乐网,一个提供正版音乐下载的网站。巨鲸网CEO陈戈坦言没有直接接触过姚明,连电话都没有通过,但姚明却“是我们公司百分之百的现金投资人”。据称,音乐网的启动资金,是姚明与章明基共同投资的300万美元。

在很多朋友如易小荷眼里,姚明有着上海人的谨慎与精明:“很朴素,很节省,从不乱花钱。”但在这件事上,这位个人品牌价值首屈一指、以自己的名字就能入股的著名运动员,对于这样一个风险投资项目,却选择了雪中送炭式的现金投资。

章明基接受当时的采访时称,姚明是个地道的音乐迷,还是个网虫,因此投资音乐网站非常自然。但章的另一个身份,是巨鲸音乐网的董事长。他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称,自己在巨鲸音乐网并没有股份,姚明和陈戈才是主要投资人。而陈戈却对另一家媒体表示,自己和章明基、姚明是最大的三个股东,大家所占的股份比例差不多。

开始阶段,巨鲸音乐网采取收费下载的模式,使用者寥寥。至2008年8月,巨鲸音乐网与谷歌合作,获得其700万美元的投资,与谷歌音乐搜索相链接,进行免费下载,运营费用则通过广告获得。而陈戈在今年谷歌退出声明发布后,称网站尚未盈利。

一位知情人士称,除了音乐网,姚投资的北京通州太阳花酒店、加州健身姚明俱乐部等项目“都黄了”:“除了买的房子,现在算是升值了,但房产那东西在没卖之前,谈不上挣多少钱。”

在这一系列被披露或未被披露的投资背后,多数人看到一个勤奋好学的姚明,据说他为此学英文,补习商业知识,甚至到了能看懂法学专著的程度。在他与合众思壮合作的时候,郭信平称姚本人逐一查阅合众思壮及所在行业的资料、数据、分析报告,并很直接地就合作细节提出疑问和思考,而不是草草签字或“被签字”,令他感觉难能可贵。

但也有另外一种声音称,姚明的精力仍是放在打球上,他并不懂投资这一类的东西,仍然是姚之队在帮他决定投资的事宜,他只是最后出面拍板。

去年夏天,姚明收购连年亏损达9600万元的上海东方男篮俱乐部全部股权,并接管所有债务。据称当时所有他的投资顾问,都对这项投资持反对意见,但知情人士透露:“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多反对,在这么大的城市,你有这样一支球队,能够体现你对家乡的热爱,能够增加对这个城市的话语权和政治资本。”

杨毅同样认为这是个风险极大的投资,但对作为投资者的姚明来说,是个很好的开始:“这次投资,是这么多年以来,姚明投资的项目当中自己最了解的。他在经营球队方面有经验,知道怎样把球队弄好,包括球员方面、赞助商方面等等,也大致知道一支职业球队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盈利。在这个产业中,姚明能够比以往更多地发表他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能够真正参与到其中,甚至决策。”

3.品牌形象背后的姚明

而2005年姚明再登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榜首时,有人问他考不考虑投资的事,他颇为天真地回答:“投资我不敢说,我只想开个网吧,自己玩,也看别人玩,18岁以下一律不许进,运动员22时以后全都给我回去睡觉。”

相比那些一字一句都能够成为砖石用来构建姚明品牌的回答,这个说法私人得多也亲切得多,如一个身边的普通男孩。这个男孩出生在上海,然而并非今日的都市上海,而是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仍保留了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朴素、温情,并且略带一些窘迫的上海。

据称,他家住体委员工楼,生活无须额外花销,但收入刚够吃穿用度,虽然时间推移工资见涨,但父母勤俭节省的习惯如常。有消息称,姚明14岁进青年队的时候,一周的零花钱是10元,如何在吃雪糕与去游戏厅之间权宜平衡,周而复始地带给他纠结的幸福感。

姚明头一次撞见钱的残酷性,应该是2002年。在经历无数波澜后,他终于到了只需要买断与上海队的合同,就能去NBA的时刻。但他发现他当年从小学进体校花的30块钱输送费,却被开到了近8位数的高价才能赎出来。前一个数目字对应姚明熟悉的世界,后一个远超过他的想像,严重地打击了他及他的家人——他们以为全家都为上海篮球奉献如斯,总会有些情面的。

同样的,他面对另一个即将展开的陌生世界,也有惶恐。姚明的好友,篮球解说员于嘉记得:“他去NBA之前,找我聊天,问我觉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告诉他我的理解——这个联盟,你不能认为你去了就是打球,你要知道挣钱,你要认识到每个球员都是老板的工具,你一定要明白这个,才能让自己立足,打出自己的品牌,成为成功球员。”

他已经成功。有评论说,姚明和他的团队倾力打造了一个高大、厚道、幽默、勤奋、技术精湛,并富有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与慈善的姚明形象。而另一层面,在这一过程中,他也被推动成为一个身份尴尬的商人。

当姚明收购上海男篮时,有说法称他是回来报恩,反驳的人说,当年姚明签下字的时候,早就两清了。而收购后的一番雷厉风行的管理措施,似乎让人觉得姚明变了。15年的老教练李秋平被迫下课,病了半年;老搭档刘炜发短信给他,想让姚明过问一下他的合同,姚明回:“你不要跟我谈,要谈跟我的经纪团队去谈。”

刘炜与姚明同年进入少体校。以姚明的零花钱,他从不请客,一向自己买东西自己吃,如果他有时候会多买一份,那必是请刘炜的。那时候刘炜零花钱多于姚明,他总把钱跟姚明合在一块,训练完一起去打游戏。两人同去美国耐克青少年夏令营的时候,因为没有钱,只能吃99美分的汉堡,姚明一天吃两个,刘炜吃一个。

看起来一方仍念兄弟情谊,另一方已看轻,但姚明的好友,篮球解说员于嘉认为:“姚明仍然是很重感情的,他原来看《康熙王朝》,里头有句话,说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须不为情所惑,心如铁石,姚明就很感慨,说我就是做不到这些所以不能成大事。”

于嘉说,只是因为现在的姚明,很多时候不属于他私人,他是姚明品牌身体力行的表现者。刘炜不巧,本来是属于后台的,也被挪到了观众席。

于嘉举了一个例子:“他收购上海队时,要搞个开幕式,我是主持人,活动都是我给他安排的。比如说要升起一面巨大的冠军旗,冠军旗上要有当年夺冠那15个人,就是当时的教练、领队、队员,一起把旗升起。就在开幕式前一天夜里,姚明打电话给我,说这事不做了。我说都彩排了,那么多记者等着,你说不做就不做。他说,因为李秋平不能来,那这个事对他不公平,所以不做了。这就是他的思维,他就是这样考虑问题的。”

只是对于现在的姚明,能看到这一面的人,越来越有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杜泊萱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