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必需品还是非必需品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但在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职员孙华(化名)看来,奢侈品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生活必需品。“学生常去西单,白领往往去东方新天地,有钱人更青睐新光天地……原因很简单,不同档次的商店,有着不同档次和价位的商品。大家就是冲着档次去的。”孙华说,在一个群体中生活,如果消费观格格不入,很可能在不经意中受到排挤。
本次调查中,67.8%的人认为,人们购买奢侈品的原因是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68.2%的人是因为“获得心理上的自我满足”。也有71.3%的人认为,人们购买奢侈品是非理性行为,是为了炫耀和攀比。
香港中文大学新媒体理学研究生徐志恒说,在香港,人们购买奢侈品的原因主要是“大家都有,我有才正常”。“在香港获得奢侈品比较容易,几乎每个上班族都有不只一个LV手袋。所以很多人提着LV挤公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不会去怀疑真假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讲师邢采指出,东方文化中存在一种心理,即都想要和同伴保持一致。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寻求一种认知捷径,比如如果大家都买一个品牌,那么就会觉得这个品牌是好的。
“一些人喜欢以外在的价值标准来左右自己的行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志霞认为,最合理的奢侈品消费应该从自己的真正需要出发,从自己的现实经济实力出发,来决定是否购买,而非盲目地迎合别人的眼光。
但在河南新乡某艺术学校教师严冰看来,购买奢侈品体现的是人们对美和品质的追求,“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高档商品都有自己的历史沉淀和品牌内涵。相比一般商品,高档商品的做工和品质更有保证。”严冰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淘宝”,不如优先考虑大牌。
调查显示,21.1%的人认为,人们购买奢侈品是体现一种对美和个性的追求;18.0%的人认为是“贮藏财富,如购买珠宝、黄金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孟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