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代进口商常常会把大把时间花在拜访供应商上,虽然在漫长的合作关系中,他们总共也见不了几次。而今,更方便的交通和现代通信手段也让展会把葡萄酒真正带入了人们家中。Joel B. Payne要问了:这真的是件好事么?-By Joel B. Payne
Joel B. Payne
国际葡萄酒作家协会主席
Joel B. Payne目睹酒展的发展壮大已逾25年,他由侍酒师做起,接着转为葡萄酒买手和进口商,目前的职业是记者。几十年来,他共参加过世界各地的酒展一百多场。
葡萄酒展在世界各地正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现实是,如此多的贸易活动和品酒会,业内人可以把那些相当于每年花在路上的时间拿来参加展会,但没几个人耗得起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他们其实也不愿意。在全球经济的衰退期,每个生产商对他们有限的资源投向何方更加谨慎。
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数量繁多的酒展把这个产业变成了一座吵吵嚷嚷的巴别塔,充满熟悉的酒瓶与酒杯的叮当声,以及令人晕眩的那一丝酒香。如果闭上眼睛,参观者可能不知身处何方。加上那些噪杂声、高温和大厅里漂浮的阵阵怪味,你会怀疑这种地方是否真的适合品酒。更糟的是,组织者对自身的商业利益考虑得远远比生产商、进口商和消费者多。
参展原因
传统上,展会在消费者市场上举办,生产商们大老远飞到消费者面前推广自己的产品。总的来说,“大型”还是展会的关键词,而在波尔多举行的Vinexpo则是目前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酒展。Vinexpo不仅出入十分困难,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惊人,最主要的是,方圆500公里以内根本没有它的主要市场。
反而是那些在会场周围的城堡中举办的奢华活动对观众更具吸引力,现在中国人已经成为国外买家中第三大群体。由于这些酒会大多只强调红酒,引得许多国外生产商要么抵制波尔多、只在场外办一个无关痛痒的讲座,要么干脆以参观者的身份来参加了。
不同生产商的目标不尽相同,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了解每个展会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只是给酒庄做展示?还是有某种具体的商业目的?虽然出口经理能够把各主要市场的进口商(有时甚至是批发商)召集起来,但某些展会则能建立起更深更广的联系。你希望找一个只注重市场的进口商,还是一个致力于建立与私人消费者直接联系的呢?
四大展会
欧洲的酒展由4大展会组成:每年3月在德国举行的ProWein(德国国际葡萄酒、烈酒展)、4月意大利维罗纳的Vinitaly(意大利葡萄酒及烈酒展)、5月的伦敦伦敦葡萄酒贸易展(London Wine Trade Fair),当然还有两年一届的Vinexpo(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会)。此外还有数不胜数的地区性展会,其中的一些也正在朝着国际性发展。
例如位于巴塞罗那的西班牙国际食品饮料展(Alimentaria)、赫雷斯举办的国际甜酒展览会(Vinoble)、蒙彼利埃的地中海葡萄酒展览会(ViniSud)、展出有机和生物动力法葡萄酒的有机葡萄酒展(Millésime Bio),和展出奥地利酒的维也纳国际酒节(VieVinum)等,不一而足。
有趣的是,虽然美国已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但却没有一场像样的国际展会,这也许与其复杂而零散的分销系统有关。Vinexpo曾于2002年在纽约作过尝试,目前却没有公布任何继续下去的计划。Vinitaly也想尝试填补意大利酒的空缺,酒杂志Gambero Rosso也以其著名的三杯评分体系(Tre Bicchieri)办了一个公路秀,但除了Wine Spectator杂志在10月为有钱人举办的“纽约葡萄酒体验”,至今仍没有一个综合性的葡萄酒盛会。
以前,美国买家十分乐意远赴欧洲参加主要的酒展,但最近美元的持续低迷仿佛削减了他们的热情。同时,印度、中国和俄罗斯却成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展会策划、生产商和分销商们都对这些新兴市场虎视眈眈。
新加坡在2009年10月22日-24日举办了第四届亚洲酒类展览会(Wines for Asia),2008年已经办过亚洲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Vinexpo Asia)的香港也于2009年11月4日-6日举办了第二届香港国际美酒展(International Wine & Spirits Fair)。
任何规模的展会,参展者的花销都非常巨大。大多数展会组织者按空间大小收取注册费;个别还要收取入场证、索引目录和其他等附加费用。已在市场上出现的生产商可以沾进口商的光以较低的价格租用展位,但还有运输费、住宿费、样品成本和招待费用,以及不上班所产生的费用。不管算盘怎么打,展会都要花掉公司的很大一笔市场预算。
对于买家来说,最头疼的问题大概是决定要去哪个展。本地的展会当然最方便也最便宜,但却不一定达到你要的效果。
举例来说,大部分的意大利酒庄要么参加Vinitaly,要么就去一些外围的小展会,而那些小展会通常都没有国外生产商的参与。对一个代理意大利酒的中国进口商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值得的投资,但对专营法国酒或者新世界酒的进口商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买家能从互联网上获得大量信息,样品也可以通过邮政来运输,但是这种与买家的亲密接触是使得展会脱颖而出的法宝。
这种与买家的联系也是批发商、零售商和侍酒师们所需要的,因此一些进口商如韩国的Shindong今天就选择了不再参加全国性的酒展,转而组织自己的小酒展。这种小展不仅成本更低,进口商与客户的联系也更为紧密。我想不久以后中国进口商们也会仿效这种做法。
可以肯定的是,那些生产商们什么也不做,只是把酒分给各个进口商去售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国际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可谓巨大。生产商不止要酿出好酒,还得去跟顾客交流,建立分销体系,总之要投入十二万分的热情。酒展于是成为达成这些目标的重要一环。虽然有无数的可能性,但最关键在于做对、做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