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遗产”学术研讨会亮相哈佛大学
2010年04月15日 12:30 艺术中国 】 【打印共有评论0

黄专在哈佛大学“中国红色遗产”研讨会介绍“国家遗产”项目

2010年4月2日—3日,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黄专出席了由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在哈佛大学主办的“中国红色遗产”(Red Legacy in China)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国家遗产’的意识与方法”的主题演讲,他将英国和中国的知识界与艺术界对“国家遗产”的讨论带到了美国学术界,形成新一轮的思想交流,使得这个项目无论是从时间跨度上还是思想深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家遗产:一项关于视觉政治史的研究”是由黄专和约翰·海雅特(John Hyatt)主持、OCAT与英国曼彻斯特艺术设计创新研究院(MIRIAD)共同开发的文化视觉史研究项目。 “国家遗产”是一个通过不同形态的呈现方式不断深化的课题,这个项目涵括了展览、研究、出版和研讨,从筹备到延伸的跨学科的开放讨论,时间跨度已长达4年。

事实上,“国家遗产”的首次亮相不是艺术界习以为常的视觉呈现方式——“展览”,而是一次公开的讨论。2007年12月,在“国家遗产”筹备期间,《读书》编辑部便与OCAT共同举办了由孟晖女士主持的“视觉遗产:政治学还是艺术史”座谈会,并召集了巫鸿、费大为、冯博一、刘骁纯、吕澎等艺术史界、艺术批评界的重要研究者以及参展艺术家王广义、汪建伟,对于“国家遗产”首次进行集体讨论。2009年,“国家遗产”以“展览”的方式分别出现在英国曼彻斯特的角屋(Cornerhouse)、后盾画廊(Holden Gallery)和深圳的OCAT。在这里,“国家遗产”仍然非常强调“讨论”。展览期间,OCAT与MIRIAD分别在英国举行策划人、艺术家、艺术史家和公众的交流活动,在深圳举行由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主持的“国家遗产的构成、显现与文化传统”学术研讨会,方拥、顾森、顾铮、高宣扬、黄凤祝、李孝聪、吕澎、唐克扬、王军、翁剑青、徐欢等历史学界、哲学界和文化界的重要学者、城市研究专家以及五位参展艺术家王广义、汪建伟、卢昊、曾力、隋建国均参与了讨论。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交流和讨论,充分显现了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思想交流的载体这一特征。

对于“国家遗产”的讨论,尽管在展览、研究、出版和研讨这几个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对于这个话题的探讨还将会以各种开放的方式持续下去。

在哈佛大学举行的“中国红色遗产”这一学术研讨会是由王德威教授、张恩华教授和李洁博士候选人共同主持,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者:白杰明(Geremie R. Barmé) 、柏佑铭( Yomi Braester)、汪晖、汪悦进(Eugene Wang)、田曉菲(xiaofei tian)、威廉•柯比(William Kirby)、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 )、裴宜理(Elizabeth Perry )等出席了该会议。该会议的议题由以下六单元组成:红色基础(Red Foundations)、红色演绎(Red Performances) 、红色史学(Red Historiography) 、红色艺术(Red Art) 、红色记忆景观(Red Memory Landscapes ) 和红梦与红尘(Red Dreams, Red Dust)。在这次讨论中,“国家遗产”成为了“红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兴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