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4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0年《旅游绿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201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其中涉及当前我国旅游市场形势、我国旅行社业、饭店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港澳台地区旅游业等问题。
绿皮书指出,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9年初开始至2009年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都发放了数量不等的旅游券,基本上呈点面结合的特征,其中,浙、苏、川、晋、甘、鄂等呈带状分布,旅游部门组织推动的色彩较浓;其他省市呈点状零星分布,旅游企业扮演了发放的主角。从旅游券的兑付方式看,尽管有些是由政府组织运作、监管兑付、统一结算,但都不是完全由政府负担的,而是采取政府财政拨一点、企业让利多一点的方式。各地旅游券发放范围和对象不尽相同,有的面向本市居民,有的则兼顾当地和外地,有的只限于对外地发放,有的针对专门群体,如学生、农民、老年人等,还有的把旅游券发放到了海外。各地发放旅游券虽都进行了论证决策和统一部署,但与同期的全国“家电下乡”活动相比,没有全国统一的组织机构或中央部门的组织推动,也没有中央财政甚至是省级财政的扶持,而是完全由地方政府组织开展的或由企业自主自发的。这开创了在没有国家和省级财政投入的情况下,由市县级政府以公共财政为支持引导、以企业协作让利为基础的“应急救市”的新格局,填补了先前惟有发达国家(地区)才能做到的历史性空白。
对于旅游消费券的效果,绿皮书指出,把旅游券发放置于各行各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各项措施中,不难发现,与其它应对危机的有关措施相比,旅游券确实收到了快速、见效的预期效果,而旅游券这种立竿见影的“速效性”,与国家4万亿元投资需要一定周期逐步见效,形成了一种相互弥补、相得益彰的关系,都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所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这种方式探索实践了应对经济紧缩形势的新路子,凸显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作用,扩大了最终消费和国内需求。更加重要的是,旅游券发放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激起了社会各界重新认识旅游产业功能,实质性地提升了旅游业的社会地位,成为21世纪以来继假日旅游“井喷式增长”以后,再一次推动旅游业全面提升的重要事件。旅游券在提振信心、升温回暖、刺激消费方面发挥的突出作用,既赢得了社会舆论的广泛赞誉和经济学界的普遍首肯,也进一步全面提升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认识水平。
总的来说,旅游券发放在2009年这个关键时刻作用突出,功不可没,虽不能说“空前绝后”,起码是史无前例的,未来预计也很难持续或重现高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