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啫喱熊”效应与“香港融资电影金像奖”
2010年04月20日 15:11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另一方面,金像奖评奖对大势所趋的《岁月神偷》嘉奖情切,更把获两片提名的任达华最佳男主角奖,从《天水围的夜与雾》转移到《岁月神偷》头上锦上添花。从影多年获多次提名的任达华终于抡元,相信很大程度上是金像奖“媳妇熬成婆”的香港本土情结在起作用(情况一如前后七次角逐影帝不果的刘青云,终于在2007年凭《我要成名》夺得第26届最佳男主角),“成就传奇”的评奖结果亦出现在最佳女主角惠英红身上。试问有什么比第一届封后的得奖人,在28年后重登宝座来得更感动人心?!由此观之,赛前最佳男主角奖呼声最高的王学圻落选,亦与《十月围城》大赢家身份有关──既然大片都铁定要横扫多奖,倒不如把一些个人奖项颁给小本经营的片子,务求皆大欢喜──反正王学圻已得过本年度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及香港亚洲电影大赏的双料影帝,小金人嘛,少一个也没关系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的诡异气氛。所谓“诡异气氛”,并非来自歌手在“向李小龙致敬”部分唱出与李氏无关的《龙的传人》一曲,而是来自颁奖嘉宾和得奖人言谈间对“纪录片”和“中港合拍片”的深刻焦虑。张经纬导演的纪录片《音乐人生》,连夺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和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最佳电影,在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亦被提名最佳电影。关键是只花了九万港元拍成的纪录片《音乐人生》,竟与水银泻地的《十月围城》平起平坐,似乎也太让大片投资者扫兴,于是颁奖礼竟容许大量对“纪录片”的揶揄──“大家都去拍纪录片,美术和服装设计都要执包袱啦!”──想当然的是《音乐人生》最后只得最佳新晋导演奖,总算对大片投资者有所交代。

还有《十月围城》各项得奖者也不断为“中港合拍片”背书──“合拍片也可以很香港”之类的心虚言论多如繁星。可以想见,明年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在资金因素下,依然会是“中港合拍片”一片独大的天下。“香港电影金像奖”实际上已成为“香港融资电影金像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