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巨额捐款的背后,更多企业家开始思考,“出钱”是否真的就能够改变一切?尽管将慈善进行到底已经成为社会呼吁的主题,但也有企业家认为“捐款之后的事情,并不在我们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
如何将慈善进行到底?
尽管,将慈善行为进行到底已经成为社会呼吁的主题,但也有企业家认为“捐款之后的事情,并不在我们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
截至19日晚,杭州市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为玉树震区灾民共募集社会各界赈灾款物860多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浙江企业捐款。而当记者问及是否会关注捐款后续动向,及所资助的具体项目时,一位宁波的企业家陈先生说:“中国目前没有健全的机制,可以让我们合法、系统地、从始至终的了解我的捐款最终流向何处。”这位不愿意透露具体姓名的企业家,担心自己的这番言论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早在上个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杰已经在两会期间表示,慈善资金监管滞后严重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企业欲将慈善举动变为更有“持久力”的行为,首先需要“健全机制”。
“我国目前对慈善事业尚未建立起全面有效的监管体制,慈善组织对捐赠人的违约行为也缺乏必要的违约责任规范,借慈善之名行作秀之实的现象层出不穷,此类负面‘示范’不仅破坏了我国慈善事业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公信力,也影响了公众对于慈善公益事业的热情。”他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涉及慈善事业捐赠、税收、所得税与社团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尚不足以规范、保护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部分基金会对资金的筹集、捐赠项目和资金的投向未能如实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而社会捐赠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资金安全性仍存隐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