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边城位于怀来县横岭乡镇边城村,它位于长城内侧,横岭城南约三公里,是河北怀来与北京昌平交界。镇边城与长峪城、白羊沟并称北京边关三城。(作者:谭玉平 摄影:穿山甲)
边关三城
镇边城,建于明万历年间。顾名思义,是一座镇守边防的军事小城。镇边城西南是巍峨秀挺的笔架山,笔架山最高峰1445米,山北属怀来,山南就是北京。
提到镇边城,就不能不提明长城。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京西北因靠近蒙古各部,常常遭到侵扰。事实上,镇边城之前,因有许多西北-东南方向的峡谷,自古就是游牧民族南下进攻中原的主要通道。明代因为深受这些部落的掠夺之苦,便在这些峡谷中修建了大量的防御设施,叠迭不穷的山峦上堡垒、关城、烽火台、边墙错综复杂,烽火台更是一直穿山而出,直达官厅水库附近的怀来盆地。当时,北京段长城大部归属蓟镇管辖,而镇边城正是蓟镇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畿辅通志》卷六十七载:"镇边路城,在州西一百里(指昌平州),接宛平县界。明正德十五年筑,东西跨山,周三里,门二。设守御千户所。后又增筑城于其西,曰镇边新城,门三。本朝顺治初设参将驻守,后改设都司。旧城已废。康熙六年,千总郑俊、都司胡坛捐资修建。今设外委驻守。城有镇边仓……"
另据考究,镇边城原有新旧两城。旧城横跨沟谷而建,结果山洪爆发,旧城首当其冲,废于洪水,弃于守军。后因军事地位之重要,别筑新城以驻军。今天我们看到的镇边城就是所谓的镇边新城。但细心的游客可以从镇边城东门对过的山沟中看到原来旧城墙的墙基,它跨沟而过延伸到东边的山坡上。
镇边城城墙由大块坚固的山石砌成,围城坚固,城高3至4米,为一石头城。城开东、南、北三门,三个城门都是对扇木门,南北城门原都有瓮城。北门内侧门券尚在,瓮城早遭破坏,但地基仍在。而且拆毁的城墙只留下当年的实心夯土,可是看出属于典型的明长城工艺:内夯实土,外砌砖石。南门已经消失,仅存留三棵同年的老槐树。东城中间有一座5米宽的砖拱城门,城门上方有一匾额上书"镇边城"三个大字(这块匾额原来在南城门,因南门被毁才移到这里)。城北门处原有一赑屃驮碑,记载建城年代事略。城南门处原有一牌坊,工艺精美,用料讲究。城西北角、西南角和东门正对的西城墙上有三个角楼。
鸟瞰北门瓮城
镇边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头城:城墙是石头砌的,房子是石头筑的,街道是石头铺的。石头成了这座古城生命元素的主要构件,长长的条石,细细的碎石,玲珑的卵石,一应俱全。镇边城南北为街,东西为巷,内分三街六巷七十二胡同。无论街巷,还是胡同均是就地取材,用石头铺就。房屋原来基本是四合院,大部分为石头砌成。
镇边城基本都是石头墙
据老乡回忆说,镇边古城应有古庙12或13座。能够想起的,分别是老爷庙、寿星庙、庵庙、城隍庙、山神庙、娘娘庙、大佛寺、龙王庙、真王庙、火神庙、魁星庙,一共11座古庙,但还有一、二座老乡再也想不出。可惜这些古庙都毁于"疯狂"的"文革"之年。现存的庙中老爷庙保存较完好。老爷庙也即关帝庙,位于南门东侧三株古槐树之北。据说在老爷庙门前,原一座牌坊,牌坊的正面是"镇边城"三个,背面是"忠义坊"三个字。庙的主殿尚存,虽然内部堆满了杂物,但古色的立柱和斗拱,还可看出当年的精致。老爷庙尚存一块石碑立于南门的大槐树下。石碑背面为记录了捐赠者的姓名,可惜碑的正面字迹模糊无法辨认。
游客们喜欢在这大槐树里面留影
城中还有一戏台,早已经300多年了,现在梁上的彩绘仍依稀可辨。静立于戏台之中,可曾听见当年绕梁的余音?
老戏台前的健身器材
PS:镇边城自驾路书:
1、 门头沟三家店水库--109国道--安家庄--雁翅检查站向北直行(官厅水库方向)--杨村路口左转--怀来方向--镇边城
2、 八达岭高速--南口向南--流村--南雁路--杨村路口右转--怀来方向--镇边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谭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