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北投区一条小街旁,一幢庭院似乎并不起眼,但大门入口柱上“梅庭”两个大字飘逸遒劲。这就是中国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故居“梅庭”。
清明时节,于右任当年秘书刘延涛女儿刘彬彬陪同记者来到于右任在台唯一的纪念寓所。“梅庭”二字是于右任的亲笔字。进得庭院不见梅林,只有今年初才种的一株新梅。
“已经不知道为何得名‘梅庭’,只能推断,大约是因为他喜爱梅、兰吧。”刘彬彬儿时不时出入于此,对当年的陈设记忆依稀。“大门已经换了方向”,“下面有一间地下室”……听着她的叙述,记者努力捡拾起历史的残片。
“梅庭”据悉是于右任当年酷暑时节居住的寓所。他去世后闲置多年。近年来,台北市政府耗资近2000万元新台币进行整修,于今年初正式向民众免费开放参观。
馆内里外三间,外间主要是北投的旅游介绍和服务中心。两个里间大约40平方米,规划成于右任的书法展室。起居室的大书桌是根据于右任当年使用的式样复制而成。
“后天下之乐,铸大道之行”,刘彬彬指着这幅书法说,这里的多幅书法,都是当年于右老送给她父亲的。刘延涛曾协助于右任创办“标准草书社”,迄今刘彬彬手里还有不少于右任赠送或写给她父亲的墨宝。
工作人员介绍,开馆之初,游客休息室墙上原本挂有一幅于右任草书杜甫的《秋兴八首》,但开放没几日就被偷走了。可见人们对他书画的爱好。
谈论间,一群学生进来参观。书包上的字告诉我们,他们来自海山高中。这些孩子们对这位当年参加兴中会的老人已经知之甚少了,被问及大多一脸茫然地摇头。只有高一女学生徐李仙说,小学二年级时知道于右任,“那时我学习书法,他是‘草圣’”。
工作人员介绍,开馆3个月来,已经有6万人次前来参观,有专程前来的,也有顺道观光的,但大部分人对于右任只有一个模糊的背影记忆。
随后,记者跟随刘彬彬前往阳明山公园内的大屯山于右任墓。在百卡拉公路旁,“于右任先生墓”几个大字镌刻在山腰上。沿着石阶而上,接近山顶,就看见于右任墓了。墓地倚山而建,墓前一束纸花,几支燃完的残香。墓地对面,就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1962年1月,于右任连续在日记中做身后安排,并作诗流露思乡之苦。那首著名的《望大陆》就作于此时。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在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中去世。自1949年到台后,他便再没能回大陆、回他的家乡陕西三原。由于报纸上发表了于右任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的遗歌及日记,台湾民间对他下葬之地极为关注。墓地就是当时一位崇尚于右任风骨的人捐赠的。墓园朝向西北,面向大陆,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故乡。
夕阳在墓地左前方渐渐沉下去,远处海峡的波涛显出金黄。一阵山风来,不由生出些许悲凉之感。
刘彬彬这些年时常往返于两岸。她说,计划将家藏于右任墨宝送到大陆展出,“也算是对于右老在天之灵的慰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