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屿龙头岩一景。
本报记者 孙立极摄
从台东搭小飞机向东南约飞25分钟,即到台湾第二大离岛——兰屿。兰屿面积不大,约46平方公里。骑摩托车,只要个把小时便可环岛一圈。
由海底火山爆发隆起的兰屿岛,四周均是珊瑚礁岩,在海水冲蚀下,形成很多海蚀洞、海蚀岸。环岛而行,可见奇石怪岩林立。“双狮岩”,如双狮对卧;“龙头岩”,似龙啸长天;“小兰屿”和“军舰岩”是兰屿的外礁岛,远远望去,仿似海外仙山。环岛公路一侧是惊涛拍岸,海天一色湛蓝,衬得浪花洁白似雪;一侧时而是绿草如茵的农场,时而是大片芒花,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兰屿主要居民是达悟人。捕鱼是达悟男子必备之技。赤裸上身、仅穿丁字裤的男子,驾着新月形的独木舟,在太平洋上追捕飞鱼,是兰屿最有代表性的画面。今天的兰屿,有手机、有网络,仍有很多达悟男子保持着传统习俗。我们在一家早餐店看到,墙上悬挂着男主人捕鱼的照片,捕到的最大的鱼重达三四十公斤。女主人一边煎蛋、卖奶茶,一边骄傲地介绍,男主人曾在台湾本岛生活一段时间,几年前回到兰屿,捕鱼技艺不输人后。
每年4月至6月是捕捉飞鱼的季节。捕捉飞鱼常在晚上进行,达悟人在渔船中点上火把,将挂网放入海中,飞鱼看到亮光就会自海面飞起,相继跃入网中。两人划的独木舟,一个晚上便可以捕到三四十条飞鱼。如今,看飞鱼成为兰屿的观光项目之一,只是大家重在观赏,而非捕捉了。
风光秀丽、民俗独特的兰屿,游客一直不多,与澎湖、绿岛等离岛几不可比。追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达悟人没有太多求财逐利的企图心。我们住的饭店名为“兰屿别馆”,开业多年,明显老旧。很多人建议翻修,店主却意愿不高。
“他们只想自然地生活,并不想挣多少钱。”饭店员工林先生一年多前从台湾本岛来,他笑说,“不过,在台北、高雄,每天睁开眼睛就要花钱,交房租、水电费。在兰屿生活简单,也不需要花什么钱。”
资料介绍,1895年,兰屿随台湾岛被割让给日本。1897年3月,日本人组织勘探后,认为兰屿没有开发价值,只将它列为人类学原始民族研究地区,禁止外人移入。到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时,达悟人基本上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
不知是历史原因使然,还是族群个性使然,今天的达悟人,住着现代化的楼房,穿着T恤、牛仔裤,和善好客、乐天知命、纯净简单的个性依旧。环岛的路上,我们去一家名为“礁岸”的超市买水。这个全岛第二大超市,其实只是个铁皮屋。老板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妇人,姓周,从台北嫁到兰屿。她说,家里有二三十只羊,丈夫看羊去了。她介绍,兰屿的羊都是放养的,每家只在羊的耳朵上,作个记号,谁也不会搞混,更没有人偷回家。隔两天去看看羊,只是怕羊受伤,或者偷吃别人地里的苗。而且,达悟人的羊也不出售,只在庆典或孩子升学等喜事上杀来吃。
正说着,男主人回来了。他叫郭健平,达悟名字是夏曼·夫阿原。他刚刚从外面讲课回来,讲的题目是台湾少数民族的抗争运动;原来就是他,20年前带领达悟人反对核废料放在兰屿,还曾当选过台东县议员……每个身份,都令我们大吃一惊,因为他看起来就是个标准的渔民。
郭健平听说我们从北京来,热情地请我们喝咖啡。他讲起达悟人的传统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只有老年人还在穿的丁字裤,很多人不再住的地下屋,他的几个孩子现在都不大会讲达悟话……
告别郭健平,夜幕降临。他的话让我们一路尽收美景的惬意,变得沉重起来。守护“台湾最后的净土”,达悟人的内外压力可想而知。纵使达悟男子有驾着独木舟纵横太平洋的勇气,在现代文明的冲击和风潮时尚的诱惑下,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仍是艰巨的挑战。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祝福兰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