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传承“活态”渔文化
2010年05月20日 15:22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石浦镇老街

孙晓青摄

石浦港停满了休渔的渔船

初到宁波象山石浦镇,夹杂着咸味的海风扑面而来,这个依海而建的古镇,渔文化已成为当地人骨子里的基因:吃的是地道海鲜,住的是临海民居,坐的是出海渔船……耕海牧鱼,与海共舞。象山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融入了渔区独有的风俗、信仰和崇拜。

在象山,明清海防文化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点遍布城乡;渔鼓、龙灯、鱼灯、竹根雕、渔歌号子、剪纸等民间工艺世代相传。象山渔文化溯源于境内的塔山文化,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与同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遥相呼应。

沿着石浦渔港古镇高高低低的台阶,穿过一个个拱门,行走在幽深斑驳的老街老巷。沿街商贩正在兜售各种各样的海味、干货等本地特产。江心寺、瓮城、关帝庙、宏章绸庄、大皆春药店、栽兴烟庄等景点一如明清时的旧貌,历史的沉淀犹在眼前。

年逾古稀的老人沿街而坐,看着悠闲自在,其实都有一份自己的买卖。路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阿婆道来,以前古镇里的人,没事儿就打打麻将。现在都利用临街屋面当起了小商主,经营贝壳等旅游工艺品,一个月也有上千元的收入。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回古镇居住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往冷冷清清的古镇,现在变得热闹起来了。

已有600年历史的石浦古镇,沿山而筑,人称“城在港畔,山在城中”。据说,像石浦这样迄今还保持完好的临港古镇,在全国已成“孤本”。余秋雨更是称其为“一座活着的渔文化古镇”。

据象山旅游局局长范良江介绍,石浦古镇的旅游开发,并没有追求“大拆大建,焕然一新”,也没有要求当地老百姓搬出去,建一个假古董。相反,政府还贴钱尽可能改善古镇的各种设施,千方百计留住作为象山渔文化载体的原住居民,原汁原味地展现渔家生活,使古镇有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情趣。

走出古镇,渔夫们已经吆喝着上船出海了。他们可不是出去打渔,而是送游客到岛上参加“海钓节”的。途中,跟船主聊起,才知道现在好多渔民已经“上岸”,游客和渔民的闲情逸致逐渐替代了渔船的繁忙捕捞。仔细看看这艘渔船,也完全符合“旅游”的需求:70人的载客量,甲板上凭栏而设的座椅,还供应瓶装的饮用水。船主介绍说,6月到9月是休渔期,也是旅游旺季,渔民们都干起了旅游副业;等到捕鱼期到了,再出海打渔。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海上颠簸,我们终于踏上了渔山岛——这个被称为“亚洲人的海钓圣地”的地方。渔山岛离公海已经不远,岛上人家不多,仅有的小小饭庄生意异常火爆。同行的人打趣地说:第一次到宁波就能来渔山岛很难得啊,很多在宁波生活了十几年的人也没来过。

“海钓节”是象山“一年四节”之一,今年已经是第三届。前来参加海钓比赛的除了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代表,还有来自港澳台地区的选手。当天,零星小雨打在身上还有点冷。而选手们站在黑色礁石上甩竿垂钓,好一番别样的闲情逸致。除了“海钓节”,每年的“开渔节”、“海鲜节”、“三月三·踏沙滩”也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范良江说,象山作为“中国渔文化之乡”,会继续依托渔文化开发“海洋旅游”;不仅要“旅游富民”,还要让象山成为“长三角滨海旅游目的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