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山中》艺术展在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2010年05月22日 20:50 艺术中国 】 【打印共有评论0

《山外山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新方向的个案研究 开幕现场

2010年5月22日下午17:00,“《山外山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新方向的个案研究”在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自2008年5月成立以来,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一直秉承“艺术是改变当代中国的另一种力量”的信念,以活跃、严肃、丰富和跨学科的学术面貌,从事着引导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方向的各种积极思考和实验。除了对直面现实的优秀艺术实践的坚定支持和深入发掘,观照传统的当代转换、倡导中国当代文化形象的树立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学术追求。新展《山外山中》是继2008年7月成功举办《得 意 忘 形》后,此方向上又一次较为新鲜的积累和探讨。不同的是,前者是以群展的方式悄然打开了这种研究视界的窗口,从主观上带有一定的不自觉性,而后者则是有意识地通过分析和呈现两个初现风貌的个案,表述金融危机冲击过后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前景的阶段性思考。

面对应接不暇的展览通讯,疲于应付的活动邀请,日益萧条的商业市场,时髦却苍白的观念,佶屈聱牙的文本,特别是需要动用越来越多社会权力、资源及资本的大腕才能玩得起的“艺术工程”,“中国当代艺术从哪里来?现在怎么样?未来走向何方?”的疑问逐渐弥漫着艺文界内外。展览题目《山外山中》取自法国启蒙思想家蒙田《散文集》中“欲求那埋藏山间,虚实蒙蔽世人的真理,但在山外之山中”一句,但变以中性化。原意强调“心中之山”的终极追膜,展览则更重“山外”与“山中”关系的微妙呈现——中国古典山水绘画的丰富内涵和崇高旨趣正是中国人文传统的精髓,特别是旨在从历史观的角度,着力探讨这种关系所隐喻的“艺术在本质上,究竟还有多少与艺术家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有关”的课题。

艺术史必定有种内在的结构,乃至存在某种必然性。艺术史的续写应该建立在个体创造者的独立性和时代性上。特别是身处文化复兴的关键时刻,发现崭新且有当代思想的文化(艺术)个体或群体力量尤为珍贵。《山外山中》邀请徐龙森和郑在东两位艺术家作展,正是这种理念的初步践行。前者从中国首屈一指的民国艺术收藏家转身隐寂从事绘画创作,2008年的巨幅水墨《三棵树》从传统中来,但与现代公共空间的关系以及所彰显的时代气质和中国审美精神带给当时的艺术界一股“前无古人”的振奋之气。本次展览徐展出的是他近半年来特意闭门研作的百余幅水墨系列精选,看似宋代小品,实际则是融汇山水画精髓后的内化之作,不仅图式面貌异常丰富、气度格调不让大制,而且这将是坚持着“变革中国山水画500年僵局” 宏远目标的艺术家,日后继续创作巨幅山水的重要储备。郑在东也是天安时间一直关注的艺术家。作为台湾本土成长、早期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较深后自觉转入传统山水研究的独特个体,他的设色山水,一方面直追魏晋风骨、元明禅意的中国古典精神,另一方面则如穿越古代时空似的现代人日记一般现鲜活地呈现出人们面对现实时潜意识的迷惘与纠结。本次所展是蛰居两年后的新作,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便是之前作为其画面主体的“人像”消隐无踪。艺术家通过对当代社会流行价值体系的主动叛离,在追怀代表中国文人艺术高峰的倪氏境界中探寻中国艺术未来发展的意义。

严格意义上讲,徐龙森和郑在东的创作还有待深展,自然亦无法承载艺术复兴的沉重命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重新将我们带回艺术需要“用心”感知而非用“脑”四维或用“言”表达、用“眼”阅览的本源。因为“观”(意)比“看”(图)更重要。

本次展览将于6月27日结束。

《山外山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新方向的个案研究 开幕现场

《山外山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新方向的个案研究 开幕现场

《山外山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新方向的个案研究 开幕现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