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察:祖孙三代儿童节的变迁
2010年06月01日 11:31 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华网太原6月1日专电题:祖孙三代儿童节的变迁

记者 刘云伶

196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商店童装组,一位妈妈为女儿试穿新买的裙子。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走近太原市一个普通家庭,祖孙三代迥异的儿童节与童年生活,折射了时代的变迁。

姥姥:不曾真正过过儿童节

对58岁的贾晓彬而言,童年唯一的“过节”方式,是她与同学一同到花草茂盛的公园玩耍。

“事实上,我不记得自己曾真正过过儿童节。”贾晓彬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家人很少吃到白面,更多的主食是玉米面和红面;菜则是土豆、白菜、萝卜等。

在贾晓彬的童年记忆中,最可口的食物,是抹了薄薄一层白面包的红面;最有趣的玩具,是一条长长的皮筋,姊妹八人在上面欢快地跳跃。

由于物质匮乏,且家中孩子较多,贾晓彬和兄妹们刚出生时所用的被褥和尿垫都是母亲自己做的,个个相传,由于使用频率太高,被褥和尿垫都又硬又破,棉花都结了块。

贾晓彬说,儿时几乎不曾穿过买来的衣服,多是母亲亲手缝制。鞋子则是兄弟姐妹搞“接力”,破了就缝补缝补继续穿,直到无处落针为止。

母亲:单调却不失快乐的儿童节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儿童节在刘佳的记忆中充满欢笑,因为她会收到母亲买的新衣服。虽不丰富,却不失快乐。

“我的童年衣食无忧,无忧无虑。”刘佳说,自己喜欢吃的、玩的,父母都会买来给她。有一次,她想吃樱桃,可附近没有卖的,爸爸竟不知从何处找到小卖摊,很快就给她带了些樱桃回来。

自幼生长在太原市的刘佳,身上所穿多为父母或亲戚买的米奇等品牌,物美价不高。每逢儿童节,父母还带她到儿童公园等地游玩,给她买零食和玩具。

然而,受经济条件和商品种类所限,刘佳的童年难免有些单调。在她的儿时记忆中,好吃的只有冰棍、雪人等屈指可数的几种;玩具则不过是气球、风车、小汽车等简易玩具。小推车则是不知品牌的简易样式,没有安全防护栏或安全带,更没有如今推车上都有的刹车装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