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6月4日专电题:做善事该不该宣扬?——“中国首善”引发的话题
记者曹健
“做善事就是该宣扬,宣扬自己做的善事,不管是被理解、效仿还是受到非议,我都是在传播慈善理念,等于又做了一件善事。”被称为“中国首善”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前不久的宁夏慈善报告会上说。
“陈光标式”慈善历来备受争议,质疑者与力挺者都不乏其人。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应给慈善行为多些宽容和大度,以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理性、健康的社会氛围。
陈光标:做好事就是应该得到掌声
“做慈善最需要包容,最需要掌声,最不需要吹毛求疵、说三道四。”陈光标上台后第一句话就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随后陈光标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史。出生于安徽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陈光标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被饥饿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他上学的学费,父母也只能借。小学四年级时,陈光标利用暑假挑井水到镇上去卖,1分钱随便喝,一个假期赚到了4元多钱,不仅交上了自己1.8元的学费,还帮助一个小伙伴交上了学费,老师因此奖励了他一颗小红星。
“这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做好事的快乐,我将小红星贴在脸上,满学校跑、满村跑,告诉别人自己做好事了。”陈光标说,做好事就是要到处宣扬,做了好事不让我宣扬,我心里憋得难受,我做了好事,就是应该得到掌声。
陈光标所说的正如他所做的。截至目前,陈光标累计捐款超过12亿元,帮助了60多万人。荣誉证书1500多本、少数民族敬献的哈达4000多条、锦旗2000多面……他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
“财富如水,如果你只有一杯水,留给自己喝,如果你有一桶水,分一点给别人,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人分享。”陈光标说。
“陈光标式”慈善惹争议
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富豪、明星在行善过程中,会高调宣传自己的慈善行为,甚至会特意通过媒体、网络“晒”慈善账单。而陈光标作为“中国首善”,特立独行“秀”慈善更是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高调行善因此也被称为“陈光标式”慈善。
今年年初有媒体报道,陈光标将从国内127名企业家和个人中募集到的4000多万元垒成一座钱山的方式“秀”慈善,吸引了公众广泛关注。陈光标表示,春节前将这笔钱装成8万个红包,送到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特困户手中。
此举一出,一些民众和网友质疑陈光标是在作秀,借捐款提高其社会地位、企业知名度及品牌价值。而力挺陈光标的民众和网友更不在少数。多数网民对指责者不屑一顾:企业家不捐款被指责缺少社会责任感,稍高调捐款又被指作秀。有本事你也拿出真金白银作秀给大家看看,这样的作秀越多越好。
面对质疑,陈光标表示,他不怕被指“作秀”,并希望更多的人跟他一起“秀”。
一些慈善工作者和慈善家认为,慈善的内涵丰富,既包括物质上助人,也包括精神上影响人。陈光标在宁夏慈善活动上表示,自己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捐款捐物,而是希望依靠自身影响力带动更多人行善。
“做好事一定要说出去,要传播出去,传播给10个人知道,等于做了10件好事,传播给1万个人知道,等于做了1万件好事。”陈光标说。
给慈善行为多些宽容和大度
我国传统观念是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做好事的核心在于助人,而不是出名。而“陈光标式”慈善在助人的同时,似乎也在求名。
据了解,在一些西方国家,企业将一定的企业利润用来做慈善,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一些慈善工作者认为,当前我国捐赠税收优惠政策作用仍不明显,可操作性不强,但从让企业家从做善事中受益从而增加其持续行善能力方面考虑,应允高调行善不失为调动企业家参与慈善的一条有效途径。
支持高调慈善者认为,抛开行善的过程,高调慈善的确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最关键的。
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说,现阶段我国迎来慈善事业发展春天,全民慈善正在形成,但更多是大灾大难后行善,而日常慈善习惯尚未养成。使慈善经常化可持续发展仍有许多事情要做,慈善是爱心的一种自然奉献,只能是劝募而不能强捐,对捐者应该多加鼓励,多加宽容。
“我们高兴地看到,以善促善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最近一个时期对于一些慈善捐赠人物和事件的讨论,已经逐步展现出社会大众对于慈善行为缺陷的宽容和大度,而这正是慈善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理性、健康的社会氛围。”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