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语:新版红楼一出,烽烟四起。如同电影孔子里的万箭天降,砖头口水扑面而来。
新《红楼梦》海报(资料图)
我是做好准备看她挨骂的,因为众人皆知,87央视版已成经典,神圣不可侵犯。后来者无论怎样的努力,你终究替代不了当时的美好,岁月的青涩,印象的永不磨灭,时间的一去不返。所以说翻拍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抢先看新版红楼的人都是手持板凳准备好着,在李少红领着纤细羸弱却锦衣华服的红楼梦走出大门时,板凳看也不看便先砸了上去,因为感觉与期望必定不对味,砸完了,大家再放下板凳,排排坐好,继续看戏。
经典翻拍已成潮流,从程氏《西游记》到现在各个电视台热播的《三国》,从再次唱响《上海滩》到叶伟信准备开拍新版《倩女幽魂》,貌似没有哪部能善始善终,留个全尸。新版红楼被大批特批,不伦不类似媒婆的铜钱头,飘飘忽忽似鬼哭的配乐,念书般的旁白,凌波微步的快进动作,环肥的黛玉,漂亮的晴雯,每一处都被眼尖的观众挑出毛病,神骨不对,风韵不对,总之,从头到尾就是李少红这部电视剧就是大家排着队来骂的。
其实,二十年过去了,无论从技术来说还是从时代来说,重拍一部红楼梦是可以并且有这个必要的。新一版的红楼梦,有着与87版不同的基础:红学研究日益精益,社会文化更趋向于通俗化大众化,媒体产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新版红楼基于这样的立足点,想拍出对原著的深层阐释,想拍出不单单是对87版模仿的立意,想满足当代大众的文化心态,本身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新版红楼做出了尝试,例如电视剧色彩的运用更加现代化,小宝玉的角色选择突破的欧阳奋强的满月脸庞而别有一番风流怯弱的尝试,更加遵循原著而保证了半文言半白话的对白。
不知经典与大众传媒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与生俱来的冲突,《红楼梦》无论怎么努力,也再现不出红楼的精髓。经典著作都是着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而追求着把这样一个有着历史底蕴的经典文字著作改变成视听的盛宴,怀着虔诚之心,有着灵动之念。把经典翻拍,不仅是对原著的挑战,还是对深入人心第一版经典的挑战。在这样的压力下,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体现导演的自身领悟;既要考虑投资人的经济利益,又要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和精神需求;既要寻求创新、避免与老版的重复,又要注意大众的接受程度。这中间的平衡是较难把握的。
也许,我们应该给《红楼梦》一些宽容,同样是理,朱熹看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而王守仁看出了“心学”;同样是红楼梦,87版可能更注重了爱情,新版更注重了对原著的再现。若能给这些经典翻拍一些宽容,一些耐心,亦会使影视文化产业创造出更多的更新的艺术生命。在影视文化产业处在这么一个新兴的时期,文化产业化面临着竞争、压力和被淘汰的可能,这些应该促使影视创作的走向是更加精致、更加注重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双赢,这才是影视创作健康积极生长的方向。
来吧,排排坐,继续看红楼,我会给你鼓掌,也希望你能圆满谢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孙智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