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玮
如果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的天使,恰巧飘荡到曼哈顿的上空,你会发现眼底赫然是一枚煎得有些变形的荷包蛋:长长的,周围是不规则的,此起彼伏的楼宇商厦构成的浅色蛋白,而近乎中央的地方,则是一滩郁郁葱葱的,巨大的,绿色蛋黄,在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中微微摇曳着包裹它的薄膜,让你终于忍不住地伸出舌头,将这滩神奇的蛋黄细细地吮吸一遍。
这枚埋伏在城市正中的绿色蛋黄,便是纽约的中央公园。十九世纪中叶,当地富有的商人觉得他们得在城中心找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场地供其家人遛马车,也顺便让给喜欢流连酒廊的纽约工人阶级有个更健康的工余消遣选择。于是,一座南从59街,北到110街,东起第五大街,西至第八大街的,世界最大的城市“客厅”堂皇面世了,1859年,它向纽约人敞开了大门。虽然从59街到110街从南到北直线走的话,大约4公里的路,当时给纽约人的感觉却是:“好像绕世界转了三匝”。
中央公园对纽约这个城市来说,是拥挤通勤车厢里突然冒出来的几句俏皮话;是初夏的野餐篮和气泡酒;是周六黄昏,从敞开的公寓窗子里传来的爵士女伶比莉哈乐黛;是你搬到一个新的街区,一家家干洗店、便利店、小餐馆,咖啡馆都已经俱俱排列在那里等着你的惠顾;是等在任何一个需要经久耐心的排队长龙的尾部,而手上恰好拿着一本透着股机灵劲写出来的小书。它给了人参与城市生活的快感,又搭赠了私密。
公园里有人在散步,有人在吹萨克斯风,那不是40年代的EB怀特,溽热的夏夜里,在林荫道尽头停下脚步,听着古德曼管乐队的音乐会吗?有人在讨钱,有人在旋转木马,1951年的麦田捕手霍顿则看着亲爱的妹妹老菲比在 《烟雾蒙住了我的眼》的伴奏下,“真他妈的好看极了”地在倾盆大雨中转个不停;有人在遛狗,有人在争执,60年代《蒂凡尼的早餐》里的保罗和霍莉的另一个男人在诺博格露天剧场对峙;有人在快跑,有人在谈情,正进行着70年代离婚大战的《克莱默夫妇》带着儿子在文学道上会面;有人在划船,有人在聊天,《当哈利遇到莎莉》里的莎莉正在看得见湖景的船屋餐厅向女友们抱怨着80年代的男人;有人在坐马车,有人在绝望;《欲望都市》第四季尾里的Mr.Big和凯瑞小姐跳完月亮河后,正坐上马车准备从中央公园南门出发;有人在喷泉里扔硬币,有人在啜泣,《绯闻女孩》第一季里,布莱尔和塞琳娜在毕士达平台上涕泪交加的小团圆好象还就在眼前呢。借用我们的麦田小捕手霍顿的话来说,那就是:“老天爷,我真希望你当时也在场。 ”
中央公园虽然名字里没有人民两字,倒还真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的公园。公园85%营运资金来自企业和私人的赞助,迄今已累计五亿美元,公园里每张凳,每棵树,每只小松鼠都在等着你的出资认养,而公园的维护发展,也在靠着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每年夏天,伦姆塞操场的中央公园电影节会免费播放和纽约有关的露天电影,大都会歌剧院及纽约爱乐乐团亦会在此免费演出。想象你正坐在这一片巨大的草地上,看着大屏幕上正放映着的《曼哈顿》,在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中,有簇簇花火次第绽放在中央公园上空,这一刻的画中画,就此定格为你对这个城市永恒的影像记忆。在纽约能发生的最好的一件事还包括在仲夏星光之下的戴拉寇特剧院,看一出莎士比亚或其他经典戏剧,摩根.弗里曼,梅丽尔.斯特里普,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娜塔莉·波特曼等都曾在这个能容纳2000人的露天剧院过上一把月光下的戏瘾,而更美妙的是,这也是免费的,只要你有耐心排上几小时的队,而说不定就在你排得怪无聊的时候,惊鸿一瞥到穿着斜纹棉布海岛型棉衬衫和米色卡其裤的伍迪·艾伦,悠悠然从中央公园西路如神仙般地飘过。
一个晴朗明亮的日子里,我带父母登上位于中央公园腰眼处的贝尔威德城堡顶楼,空荡荡的扇形戴拉寇特剧院,平静的墨绿色海龟池塘,有男孩儿、女孩儿随意地躺在突起的岩石上,广大起伏的大草坪和第五大街上的凹凸建筑次第入目,你站在一片341万平方米的城市绿洲制高点,有一点点不慌张的风。那一刻,你会很能了解《麦田捕手》里喝醉了酒的少年霍顿“也不知道往哪儿去好。所以我信步往中央公园那儿走去”的那种感受。我妈不知怎么就有感而发地说:“假使有人客到上海来,阿拉带伊到人民公园去白相,人家心里是不是会满意? ”我想,谁知道呢?说不定总有一天在街头,就会有个外国人贸贸然递上一张纸条,充满殷切地看着你,纸上写着:“请指引我去人民公园的方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晓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