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阿育王塔数历劫难
2010年04月21日 11:07 凤凰网论坛 】 【打印共有评论0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法门寺塔原为四层木塔,下有地宫,除藏有佛骨之外,还有唐皇室施舍的大量金银珠宝,法器,锦缎衣饰等供品。公元1569年关中大地震,法门寺塔被震塌,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赐银数万两建塔,历时三十年建成。新建的塔为砖砌楼阁式,平面八角十三层,高60余米。第一层塔身八面,南面塔门,上有“真身宝塔”四字的石匾。其余四面为八卦:乾、艮、巽、坤等字样,以记方位。塔身的第一层檐下,用砖刻制出垂爪柱、帐幔和斗拱、椽子等构件。从第二到第八层,檐下均刻出额枋、斗拱,以叠涩出檐。八层以上各层仅作叠涩出檐,而无斗拱和其它构件,可能是后代重修过的。第十三层己残毁,做成了八角形圆盖。塔刹为铜覆钵、宝珠。塔的第二层至第十二层共有佛像龛88个,每龛置铜佛或菩萨造像1~3尊,共计104尊,大者形同真人,小者只有0.2米左右。塔上的造像庄重肃穆,铸造技术精湛。这些像组成一座佛教艺术的珍贵宝库。1654年关中又发生大地震,法门寺塔开始倾斜,虽然多次整修无效。1976年松藩大地震波及到法门寺塔,1981年塔身倒塌,重修前发掘了唐代木塔塔基及其地宫,地宫由漫道、平台、隧道及石筑前、中、后室组成,形状略呈“甲”字形,总长21米,地宫中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有造型精美,制作工整的金银器皿121件(组)及法器、佛像、宝函、生活用具、丝绸等,其中四枚佛指舍利被誉为稀世之宝,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批珍贵文物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科学价值。

目前,法门寺塔已重修一新,并新建了法门寺博物馆对外开放。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时尚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时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