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行驶在去往龙羊峡的路上。
壮美的龙羊峡大坝。
车队行驶在青海湖边的牧区。
水电站的专家向队员们介绍情况。
在青海湖边美丽的扎西牧场驻扎了一晚之后,2010年7月19日,“溯源中国”梅赛德斯-奔驰SUV家族2010三江源摄影纪录进入了第二天的行程。清晨,在牧场热情的马队的欢送下,梅赛德斯-奔驰SUV家族的成员们在沿着湖边公路驶往了下一个目的地——共和县。
车队在公路上飞驰,壮阔的青海湖就在身边,在朝阳的照射下,湖水折射出层次分明的色彩,显得神秘而愉悦。随行的特邀向导扎多老师的介绍说,从7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4年,青海湖水位一直在下降,湖面一直在缩小。而从2005年开始到去年,水位已经上升了50多厘米。主要原因是降水增多,三江源地区从2003年进入了一个丰水周期。与此同时,云量增多,导致青海湖蒸发量小。气候的变暖让高山冰川融水更多,也增加了青海湖的进水量。当然,当地的人为治理环境也有很大作用,近些年的退耕还林等措施渐渐显示作用。
青海湖边大片的油菜花显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是一片巨大的金色地毯,给蔚蓝色的湖水镶上一道金边,养蜂人的帐篷则星星点点地点缀其中,这样充满浪漫色彩的的美景自然逃不过摄影师们们的眼睛,他们纷纷把镜头对准了这片黄色的海洋。
中午时分,车队来到了海南地区的首府共和县,这是个美丽而安静的小县城,温暖的阳光中,处处洋溢着藏式风格的建筑。然而,更加闻名于世的是这里坐落着一座全国闻名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龙羊峡水电站。
在共和县城吃过午餐后,车队便驶往了龙羊峡水电站 。关于水电站的名字,一说是来自藏族,藏语里“龙羊”是“险峻的悬崖深谷”之意。还有一说是此处黄河两岸悬崖陡峭,黄河入峡,一改黄河源区“温柔娴淑”之气,湍急的黄河水,被摔得粉碎,卷起千万朵白色浪花,远远望去,如漫山遍野的羊群在蠕动,因而有神羊出没的传说。后来又因故事演绎为青龙吃羊,龙羊展开大战,青龙虽然凶猛,难敌群羊团结拼搏,直杀得惊天动地。传说在未建大坝之前,站在峡谷入口的山前,因水流湍急,偶尔可闻群羊嘶鸣龙吟之声,龙羊峡因此得名。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正确,在车队驶向水电站蜿蜒的山路上,沿途的群山出现了丹霞地貌、风蚀地貌、沟谷地貌、河谷地貌结合的奇特景观,让人大开眼界。千百年的风剥雨蚀让起伏的群山仿佛被能工巧匠雕刻一般,显示出一种苍劲、阳刚之美,摄影师们纷纷赞叹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车队在群山中时走时停,摄影师们“贪婪”地不愿意放过任何一处美景。
车队来到水电站,当地的工程师给团员们大家介绍了水电站的建造情况: 这是一座我国自行勘测建设的大型水电站。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龙羊峡即被定为黄河水电的“龙首工程”。经过水利电力工作者二十余年的勘测论证,于1976年1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兴建龙羊峡水电站。1976拉开了龙羊峡水电站建设的帷幕。龙羊峡水库于1979年12月实现截流,1982年6月开始浇筑, 1987年10月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至今共有四台机组发电输入国家电网。同时,龙羊峡水电站也是控制黄河中下游灌溉的重要水利枢纽。
但目前龙羊峡水电站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考验,库区北岸有绵延长达50公里的沙带,以沙山、新月型沙丘链和新月型沙丘为主的沙化地自西南向东北绵延分布。位于水库西北、东南部共和盆地内的流动沙丘对龙羊峡水库构成更直接威胁。最近几年间共和盆地内高度为5至10米的流动沙丘正以每年7到12米的速度向龙羊峡水库方向移动,高2至5米的流动沙丘则以每年10米至77米的速度逼近水库。此外,在水库大坝坝址以上的流域范围内,黄河及其支流的年输沙量达890万立方米,库区每年因滑塌而造成的泥沙量达2100万立方米,也直接威胁着水库的安全。
通过在龙羊峡水电站的参观,队员们这才发现在水电站周围奇美风景的背后,其实蕴藏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因此他们手中的摄影镜头中的美景又多了一层社会意义,摄影师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照片中那些风化的山丘和嶙峋的奇石让更多的人更加关注这里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其实也正是这次“溯源”之旅的意义所在。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时尚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时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孟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