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消失的雪山 蔓延的艾滋(图)
2010年03月18日 15:31 时代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百年血泪殖民史

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至今肯尼亚最发达的地区仍是殖民者最早踏入和重点建设的蒙巴萨和内罗毕,而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部和东北部农牧区,土地贫瘠,卫生条件极差,饮水也成问题。人口过快增长和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衰退又造成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将近一半。同时,贫富差距极大。我在肯尼亚采访了当地最大的贫民窟齐贝拉,它离繁华的商业区不过五分钟步行路程,仅仅相隔一个小市场。市场里,水果鲜艳的色彩反射在衣着光鲜的妇人脸上,她对我说,她就住在附近的住宅楼里,可她从没进过齐贝拉。

肯尼亚的经济格局和那条历史悠久的血泪铁路有着密切的关系。1902年,英国人建成了这条起于蒙巴萨的铁路,企图捆住尼罗河的源头,贩卖维多利亚湖边的健硕黑人。为了回收投入,英国政府鼓励欧洲人向铁路沿线移民。低廉的土地价格和各项优惠政策,引来了众多怀揣致富梦想的白人贵族。他们在铁路沿线开发咖啡和茶叶种植园,将商品经铁路运到蒙巴萨海边,再发向世界各地。

现在这条铁路仍负担着大量的货物运输,同时因连接草原旅游区和海滨旅游区而大受外国游客欢迎。从内罗毕往蒙巴萨,你可以看见海面和清晨一起到来;从蒙巴萨往内罗毕,你可以看见猴面包树和大象在荒原上的剪影。火车左右剧烈摇晃,一等车厢里的白人乘客抱怨连连,百年时间似乎从来没走。

不论是铁路建设还是种植园的开发,都迫使众多肯尼亚的土著居民背井离乡。他们被驱逐到相对贫瘠的“保留地”,其间还发生了一些种族屠杀事件,加上疾病蔓延,原本占据着肯尼亚高地的吉库尤人人口数量大减。由于土地不断被侵占,纠纷时起,到了“二战”之后,吉库尤人发起了“茅茅运动”,一系列抗争后肯尼亚终于独立。而此时,众多殖民国已经通过那条血泪铁路远远地走在前头,留下满目疮痍的肯尼亚。

凯伦夫人的伤心地

“我在非洲曾有个农场,就在恩贡山脚下。”

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里,凯伦夫人的种植园生活吸引了大批读者,而她也成为了丹麦名人,还曾出现在国家的纸币上。凯伦·布利克森1885年出生于丹麦西兰岛一个贵族家庭。1914年,她和表兄结婚,坐着那列从蒙巴萨开出的火车,来到内罗毕附近的恩贡山下经营咖啡种植园。

八九点的晨光里,我来到凯伦故居前,正好看见恩贡山的七个山头浮现在花园尽头。凯伦的丈夫常年醉心于狩猎,我想,当年的她早已习惯在动物稀稀疏疏的声响中醒来,在吉库尤族管家的照料下吃早餐,然后带上她的黑色猎狗出门狩猎,期待夜间她的情人丹尼尔斯会带来新的战利品,然后坐在篝火边听她讲故事。又或许,丹尼尔斯会驾着螺旋桨飞机来,带她俯瞰角马迁徙过河。1925年,凯伦终于和丈夫离婚,但丹尼尔斯却在一次飞机失事中离世。凯伦将他葬在了恩贡山最高的山头,她说,在那里,他可以看见草原和狮子。

1931年,国际咖啡市场萧条,种植园破产,凯伦不得不回国。一场冒险,最后还是独自离场。尽管如此,晚年的凯伦还是时常挂念肯尼亚恩贡山下的伤心地。

凯伦应该不曾想过,恩贡山下的种植园,最后还是变成了政府的保留地;她狩猎遇险,爱上丹尼尔斯的那片草原,已经变成白人区;恩贡山上情人的坟边,早已不见狮子的踪影,却可以看到山坡下的贫民窟。

走在贫民窟,好奇的儿童喜欢尾随你奔跑在红土路,陪你一起经过几片不起眼的玉米田。略微枯黄的草地上,硬生生地长出了几棵并不高耸的树木。路的另一边就是恩贡山下的马沙雷贫民窟。赤贫的地方,的确存在大自然的美,但一转头浪漫立即终结,贫穷就在那儿,无法回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洪玮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