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消失的雪山 蔓延的艾滋(图)
2010年03月18日 15:31 时代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走不出的艾滋阴影

同是女人,同在恩贡山下,如果说凯伦的故事还有些浪漫情怀,那么肯尼亚给卡索尼的,却是更加直接残酷的人生。

卡索尼是我工作的非政府组织Living Positive Program(LPP)帮助的对象之一,是恩贡镇的贫困艾滋病妇女。卡索尼1969年出生在肯尼亚赤贫家庭,小学辍学后便早早结婚生子;丈夫同样出身贫寒,他患了艾滋病,很早就去世了,留下染上艾滋病的卡索尼独自抚养六个孩子。40岁的卡索尼生活拮据,孩子的教育支出,和40年前一样,依然是家庭的巨大负担。

和众多来肯尼亚的中国人不同,我并不是什么高端旅游者。除了周末,我大多在恩贡镇,也就是凯伦的种植园附近。每天我都要穿过马沙雷贫民窟到工地一样的办公室开会,和同事讨论当天的工作内容,然后去贫民窟家访,到LPP的托儿中心亲手翻修教室,去挨家挨户地拉赞助,和企业谈合作,或者坐上疯飙的巴士到内罗毕工业区调研。

比起众多的艾滋病妇女,卡索尼已算幸运—她至少有一份由LPP提供的工作。她在LPP下属的蜡烛工房做蜡烛,还负责一些蜡烛的销售。而大多的艾滋病妇女很难找到工作,比如LPP的另一个帮助对象索菲娅,她原在一个富人家里帮工,雇主得知她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后便解雇了她。

LPP是一个旨在帮助艾滋病妇女自力更生的组织,建立不过两年,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过来工作。由于资金不足和缺乏社会企业的经营经验,LPP自身也困境重重。蜡烛工房是我们这批工作人员建起的,希望艾滋病妇女能够学会做蜡烛的技能。恩贡镇在旱季时隔日就停电,倘若蜡烛的销售情况良好,也能为组织和组织帮助的妇女带来新的资金来源。但蜡烛工房刚建立,一次只能提供六到八个工作岗位,LPP的另一个经营实体裁缝作坊,一次也只能接收五六个妇女。为了培训和帮助更多的贫困艾滋病妇女,只能定期换上新人,由于没有长期负责跑订单的人员,有时候衣服做出来也只能堆放在办公室里。

2008年12月,一个新生命加入了卡索尼的家庭,这是她的二女儿—15岁的菲斯未婚生下的孩子。这给卡索尼肩上添了又一重担。

“男人都很坏。”菲斯说。

问起孩子的父亲,她说,我不知道他在哪,也不会再回到他身边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洪玮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