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蒙古人都会迎来每年成吉思汗陵夏季淖尔祭。据了解,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每年都会有四个大型的成吉思汗祭祀大典……
当金色的阳光照射在坐落于伊金霍洛旗的八座白色宫帐时,成吉思汗陵周围早已是人头攒动;成千上万的蒙古人来到这里,缅怀圣主和祈求祝福。在香烟缭绕的供桌前,许多蒙古人将带来的砖茶、羊被子等供品交给主持祭祀的达尔扈特人,之后大家手托蓝色或白色的哈达,默默等待接受达尔扈特主持人真诚的祝福。
达尔扈特人,是成吉思汗的守陵人。正是因为有他们,传承着蒙古人精神的圣灯在800年间从未熄灭过。
元朝时,忽必烈在元大都建立了八座纪念成吉思汗等的宫帐,史称八白宫。八白宫就是现在的成吉思汗陵。在成吉思汗最精锐的部队中,有个叫“达尔扈特”的群体。“达尔扈特”这一名称来自“达尔汗”一词,“达尔汗”意为“神圣”,“达尔扈特”是“达尔汗”的复数,有“担负神圣使命者”之意。相传在780年前,达尔扈特人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近卫军。除了英勇善战之外,达尔扈特人还是成吉思汗最忠诚的部下、最亲近的部下,大汗的食宿全部由他们来管理和服务。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途中病逝。从成吉思汗去世的那一天起,为了保护和祭祀大汗的灵魂,达尔扈特人就建起了白色宫帐,并点燃了酥油灯。从此,为遵照成吉思汗的遗训,达尔扈特部的男人就不耕不种、不狩不猎、不纳税、不服役,也不当官,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守护成吉思汗的陵墓。在《里藩院则例》的内蒙古部分中,这样记载着有关达尔扈特部的情况:“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伊克昭盟境内,向有成吉思汗园寝,其鄂尔多斯七旗,向设有看守园寝承办祭祀之达尔扈特五百户。此项人户,不作为旗王爷所属,于该盟内择贤能札萨克一员,专司经理。” 也就是说,达尔扈特不属于鄂尔多斯的七旗管辖,他们是盟旗之内的一个特殊集团,叫“爱马克”部。达尔扈特部的最高首领叫济农,是成陵大祭的主祭官。济农的官职是明代设置的,一直延续到清朝。达尔扈特人的守陵工作为世袭制:父亲教给儿子守护成陵的使命,以及关于祭祀和管理各种仪式的方法,学习念诵《伊金颂》、《苏勒定颂》、《窝奇特经》;在父亲死后,儿子接替他所有的工作,并将继续培育自己的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守陵人。
信仰成吉思汗为主的独特的风俗习惯,源于原始的萨满教。萨满教把九十九天分为左四十四天和右五十五天。萨满教认为,凶猛的赤天为左四十四天的首领,只要供奉它,就会救助人间。信仰萨满教的蒙古人,相信天及其宇宙、大地和一切自然现象都具有神灵,他们时刻祭祀至高无上的九十九天以及日、月、星、山川河流。同时,他们把成吉思汗看作是受长生天命而降生的圣人,与天共存,并且将他的灵柩、旗徽和遗物作为神物。
为此,达尔扈特人一直把自己看作是“圣主的卫士”,他们有许多与信仰有关的风俗习惯。只要生了儿子,他们便将弓箭挂在自家门口,以示祝福;同时,他们还会在家门口竖立“黑幕热”(天马旗)和两根杆子,右边象征成吉思的汗苏勒德(苏勒德是一只大纛,它象征着长生天赐予成吉思汗的佑助事业成功的神物),左边则代表着守护成吉思汗的“卫士”。另外,家中的妇女们挤奶前,要先向苍天和圣主献祭;人们制做新毛毡前,也要为成吉思汗祝福;遇到美食佳肴时,也总是要说一声“托圣主的福”,然后才用餐;遇到敬酒时,还要用食指向苍天和成吉思汗弹祭后才能品尝;而咳嗽或打喷嚏时也要说声“请圣主保佑”。此外,在举行“万群之首,千马之冠”公马赛时,选手的马鞍要朝北放置,因为守护者们认为,在北方有成吉思汗和鄂尔多斯人的故土。
世世代代达尔扈特人的忠诚和坚守,不但完整地保护了八白宫,还把蒙古族特殊的祭祀文化延续至今。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教授齐木德道尔基曾这样评价到:“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民族中无法找到同样的例子,达尔扈特人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人类祭祀文化的奇迹。我相信,达尔扈特人对成吉思汗陵的守护将永远继续下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孟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