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首都中,恐怕没有哪一个城市像平壤一样,充满了象征性和符号意义。这是一个街道分外宽阔整饬、耸立着无数规模宏大的建筑和体量惊人的雕塑的城市。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仅有2000多万人口的国家的首都。在这座经过精心规划、建造和装饰的城市徜徉,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集体意志。这座壮观而独特的城市,就是平壤。
“平壤”在朝鲜语里即“平坦的土壤”之意
据说平壤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但今天的平壤,却是一座只有50年历史、处处崭新的城市。传说中,朝鲜民族的祖先檀君,于公元2333年,选择大同江畔的一片平坦肥沃之地,建立了古朝鲜王国,这片地方就是后来的平壤。平壤的南面是一片开阔的平原,东、西、北三面是绵延起伏的山丘。大同江自东北向西南流过,将平壤分成东、西两部分,大同江的支流—普通江流经平壤西部。朝鲜半岛多山,平原十分难得,因而平壤自古以来就受到朝鲜民族的珍视,“平壤”在朝鲜语里即“平坦的土壤”之意。
公元前37年,高朱梦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高句丽国。平壤一度成为高句丽的王城所在地。公元427年,高句丽第24代王巨连(又称长寿王)正式迁都平壤。高句丽以平壤为中心,势力不断南下,试图统一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上的“三国演义”(高句丽、新罗、百济之间的角逐),直至668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才宣告结束。在高句丽和李氏朝鲜时代,平壤也一直是半岛北部的重镇,在壬辰倭乱(1592-1598年)时还曾充当朝鲜朝廷的避难所。
1948年,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以金日成为内阁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定都平壤。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年,美军的轰炸机在平壤上空投下了42.8万枚炸弹。当时平壤的人口仅4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位市民都承受了一颗以上炸弹的袭击。平壤古城被夷为平地,绝大多数古迹化为乌有。美军的一位指挥官曾经感慨:这片巨大的废墟,即使再过100年也恢复不了。
在二战之后的世界城市重建史上,平壤城的重建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经历了抗日战争(朝鲜称祖国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的双重摧残,平壤城市设施被破坏的程度堪与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相比。1952年5月,战事尚未结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平壤市的复兴计划。负责重新设计规划平壤的朝鲜建筑师金正熙,当年在和中国同行交流的时候,曾经对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感叹道:平壤已经真的成为一片“平壤”了。
每天早上平壤的第一缕阳光都会照射到金日成铜像上
现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是一个都市功能颇为集中和简单的城市,几乎只发挥政治和文化中心的作用。这和朝鲜半岛南部韩国的首都—繁华的工商业城市首尔,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这也就从某方面解释了平壤不如首尔热闹的原因。
平壤城的基本面貌,在50年前的重建方案中已经确定:全城的中心以南山为背景,位于大同江西岸。在它的中央是金日成广场,在广场上竖立金日成铜像,广场的周围建造各重要机关的办公大楼及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文化设施。还有很多纪念性建筑沿大同江边分布,形成了一条绵长的建筑带。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平壤营建大型纪念性建筑和雕塑的活动一直都在持续进行。根据功能的不同,这些建筑和雕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体现朝鲜的社会政治制度,反应领袖崇拜和集体意识。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万寿台大纪念碑、主体思想塔和平壤凯旋门这三大建筑。
万寿台大纪念碑位于金日成广场以北的万寿台山冈上,建于1972年金日成主席60寿辰之际,总占地面积广达24万平方米。它名为纪念碑,但实际上是由金日成铜像和两旁的陪衬性群雕组成,后景是描绘白头山景色的巨幅瓷砖镶嵌壁画。铜像高20多米,踞于层层高台之上。沿着宽阔的石阶一步步上行,其给人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是相当巨大的。铜像站立的方位和朝向经过精心的测量和安排。据说,每天早上平壤的第一缕阳光,都会首先照射到铜像的身上,届时,铜像就会反射出万道金光。
朝鲜民众对铜像的集体性瞻仰和致敬活动是平壤市里最司空见惯的场景。到铜像前鞠躬、献花,甚至成了平壤的新婚夫妇们必不可少的一项婚礼程序。凡到平壤旅游地外国人,第一个行程项目,也多是给铜像献花。这些景象,对于中国人,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中国人来说,是久违但又分外熟悉的。
除了万寿台大纪念碑,领袖的纪念像在朝鲜国土上比比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金日成打过游击的白头山(长白山)三池渊畔,开城的子南山顶,以及稳城的王在山巅,都耸立着高大的金日成铜像。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时尚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时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孟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