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莫斯科看哥特式的建筑(图)
2010年08月25日 16:06 新民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站在莫斯科大学前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美丽的莫斯科河从城中蜿蜒流过,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后,整个城市高层建筑寥寥,克里姆林宫及其红色的城墙依稀可辨,标志性的建筑随处可见,瓦西里教堂、圣母安息教堂、天使报喜大教堂、基督救世主大教堂……这些建筑物上一个个镀金的洋葱形圆顶球体既成为了城市的象征,也构成了莫斯科的天际线。

都说建筑是无声的音乐,其实建筑也是历史的缩影。从1933年到1955年,莫斯科兴建了一大批外形呈阶梯状和生日蛋糕样式、富丽堂皇的斯大林哥特式公共建筑物,其代表作有被誉为“地下宫殿”的莫斯科地铁和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即苏维埃宫)。杜什金、卡托宁、休谢夫等建筑师领衔设计的莫斯科地铁以其宫殿般的豪华内部装饰至今享有盛誉。据说各个车站所用的大理石材有20余个品种之多,并来自乌拉尔山和高加索等地区,站内艺术雕像、马赛克镶嵌画、玻璃拼花、浮雕和金碧辉煌的水晶吊灯使其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其中的马雅可夫斯基站还曾在1937年巴黎世博会上展出并获奖。

在观景台上数数全城有高高尖顶的七个建筑是游客的一个余兴节目。除了莫斯科大学(即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在麻雀山上之外,其余的六个建筑分别为外交部大楼、交通部大楼、艺术家公寓、文化人公寓、乌克兰饭店和列宁格勒饭店,主要都集中在特维尔街(原高尔基大街)和库图佐夫大道上。这些建筑造型气势宏伟,庄重简洁,布局对称,呈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成为斯大林时代一种独有的建筑风格。如果当年不是二次大战爆发,想必莫斯科将会诞生更多这样的建筑。有趣的是,这种建筑还一度漂洋过海,至今留在了其他国度,像波兰的华沙科学文化宫、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出版大厦、中国的上海展览中心(原中苏友好大厦)和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都是这类典型建筑。

斯大林逝世之后,这种外立面仿效哥特式教堂和莫斯科巴洛克式城堡浮华饰面,给人视觉上以强烈冲击的斯大林哥特式建筑风格被赫鲁晓夫以“昂贵的规划设计和奢侈的装饰”为由而颁布法令予以终止,取而代之的则是单调、乏味、实用和缺少变化的大量五层建筑,这种国际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当推1961年建成的波索欣设计的克里姆林宫议会大楼。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回过头冷静客观地来审视这些以高高的塔楼和哥特式的装饰为特征的建筑,你不得不对杜什金、梅津采夫、格尔夫列伊赫、明库斯、鲁德涅夫为代表的建筑师当年在借鉴吸收西方古典建筑艺术的同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而最终兴建的这批建筑表示深切的敬意,至今它们仍有其特殊的存在价值,它们在建筑风格上传承延续了新古典艺术的潮流。可以说,直到今天这些斯大林哥特式建筑仍然是莫斯科的骄傲。 费滨海 文/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