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世界的 就是中国的
2009年11月02日 14:28 凤凰网时尚 】 【打印共有评论0

鄂尔多斯:世界的,就是中国的 基于全球化的升级之道

“鄂尔多斯签约香奈儿前艺术总监吉乐?杜福尔”,此消息从2008年11月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业界和消费者的诸多讨论:有的震撼,震撼于有中国服装品牌敢有如此魄力聘请如此知名品牌的知名设计师加盟;有的悲观,认为中国品牌与国外设计师的结合已被多次证明水土不服,这次的结果注定也很难突破;有的则干脆质疑,“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服装品牌请国外设计师,基本就是一个方向性错误……

诸如此类的争论,鄂尔多斯并不急于回应。而是静静等待,直到一年后,2009年秋冬,当杜福尔为鄂尔多斯设计开发出第一季新品,当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叫座”,当他们被诸多权威媒体“叫好”,当鄂尔多斯在2009年10月31日更坚定地宣布——将沿着聘请杜福尔进行产品升级的道路继续前行,渠道拓展、在品牌推广、加工生产等多个层面继续放开国际视野、整合世界资源,鄂尔多斯终于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亮出了自己的王牌——“世界的,就是中国的。”

不知从何时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成为中国时装、电影、汽车等很多产业积极倡导的一条出路。尤其在中国时装周之类的行业公开场合,此论点更是被反复论证。然而,积聚三十年的发展经验,鄂尔多斯想说的是:“世界的,就是中国的。” 在鄂尔多斯看来,当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当中国人和外国人可以同步感受这个世界,当中国人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特征,当外国品牌让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市场, “全球资源为我所用”、“以全球应对全球”的策略似乎具有更深远、更现实的意义。

在鄂尔多斯看来,“民族的”东西已经深入骨髓、流淌在血液里,中国品牌需要加强的反而是“世界的”东西。

国内和国外的调研都显示,中国消费者最青睐的服装品牌依然是欧洲品牌。而且,在中国品牌没能很好地用“民族”性征服中国消费者的同时,国外品牌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却越来越讨中国消费者的欢心:Valentino、Dior、Gucci、Prada、Giorgio Armani、Kenzo、D&G……中国的面料、中国的京剧脸谱、中国的花朵、中国的水墨画、中国书法、中国旗袍、中国红,等等,很多中国元素经过这些非中国品牌的演绎,不仅博得国际时尚界的喝彩,而且深得中国人心。一如,熊猫、花木兰这些似乎只具有精神意义的中国符号,却被美国人拿来在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赚了个盆满钵满。

为什么?为什么占尽先机的中国服装和中国电影抢占不了国外市场不说、连中国市场也失利?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这句话的片面理解,对“民族”在前、“世界”在后的简单解释和反复强调,也许真的让很多中国服装人的双眼只顾盯着脚下的民族之土了,已经很久没有抬头仔细看看世界的天空了。所以,他们没有发现,处于同一片天空、同一个世界的人们的审美已经在趋同,他们忘了服装首先是要满足人们对人体的舒适、美等的需求。所以,做“民族的”,也必须关注“世界”。

当很多思考还局限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时候,鄂尔多斯提出的“世界的,就是中国的”的思考显得弥足珍贵。从技术到设计,从企业管理到品牌运营,等等,鄂尔多斯都积极整合全球资源,让全球资源为鄂尔多斯所用: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鄂尔多斯就是通过引进日本技术结束了中国羊绒原绒出口的历史、使中国羊绒产业迈入了深加工的发展阶段、从而创造了“鄂尔多斯”这个品牌;设计方面,身处西部的鄂尔多斯先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将以中央工艺美院毕业的高材生为代表的东部人才引进来,并将其送到日本、送到世界顶级设计大师三宅一生的工作室学习深造、后又在21世纪直接引进了日本、法国等国的时尚大师为鄂尔多斯做设计;在生产工艺方面,鄂尔多斯除了引用英国Liberty面料等国外先进面料,甚至将爱马仕等国际一线品牌的欧洲加工工厂拿来为自己所用;而在企业管理和品牌运营方面,鄂尔多斯更是从未停止过对日本、欧美等先进国家和领先品牌的学习借鉴……

“世界的,就是中国的。”鄂尔多斯正是依靠这种放眼全球、以全球应对全球的高度和魄力一步步向创世界品牌的方向迈进。看着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攻城略地,鄂尔多斯深知:在全球化的今天,即使只是想在中国市场立足,也必须成为世界品牌才具有竞争力。更何况,20年前,当鄂尔多斯打出“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时,就表明了鄂尔多斯做世界品牌的愿望。
海纳百川,有容则大。“世界的,就是中国的”。当鄂尔多斯从聘请法国时尚大师吉乐?杜福尔开始、在整合全球资源、以全球应对全球的策略中越走越远时,就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位通晓国际时尚、通晓羊绒始末、热爱中国文化的法国时尚大师、期待更多的国际资源为中国品牌、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