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界名流和电影明星,今年70岁的《名利场》最佳着装榜上选入了一批艺术家。与普通的时装迷不同,他们绝不以跟随时尚潮流为荣,时装只是他们的道具。他们信仰着装,坚持只有穿得震撼,才能过上好生活。
意大利的浪荡画家莫迪里阿尼
艺术家中从来不缺爱打扮的人。在艺术家群体以邋里邋遢为美时,就有来自意大利的浪荡画家莫迪里阿尼打破这个僵局。他穿灯芯绒上衣、花衬衣搭配长丝巾,晃荡在巴黎各个艺术沙龙里,连毕加索也得赞他:“在巴黎只有一个男人懂得穿衣之道,那就是莫迪里阿尼。”达利更是公然宣称“我爱生活爱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他的大部分时间花在研究天鹅绒上衣和丝绸衬衫的搭配方式上。
如今有更热衷于此的行为艺术家许汉威(Terrence Koh)继承了他们的衣钵,他作品诡异,衣着更出位,他称自己为“亚洲朋克男孩”,穿衣如戏服,扮乌鸦、飞鸟甚至天使出现在派对或秀场。艺术家郑国谷在以一个艺术展开幕式为主题的作品上就捕捉到他的身影。许汉威大概信奉“只有穿得震撼,才能过上好生活”,实际上他确实不像莫迪里阿尼般“穷风流”,他的作品价格高达6位数,完全可以解决着装经费。
名牌意味着尊严
日本人将大牌服饰比作《圣斗士星矢》里的黄金圣衣,一旦穿上就会激发出无限潜能。“人不能完全看衣服,但衣服是非常重要的。”对艺术家周春芽而言,时装最早意味着尊严和体面。1986年他去德国留学时,带去的衣服非常寒酸,德国的冬天很冷,他没有钱买大衣,就去教会捐助给留学生的一大堆衣服里选了一件“相对好看的”。他对衣服变得非常敏感:“从那时开始,我就决定了我要买好衣服穿。”
比起设计,他和血拼老友曾梵志更注重材质和面料。“服装是有生命的,只要你穿着的服装面料非常好,即使款式简单,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比年轻的艺术家更信任和依赖品牌,也绝对不玩混搭,坚信品牌和品质绝对能画上等号:“名牌不一定是好的,但好的衣服一定是名牌。”他们视“干净、得体”为第一要素,有自己稳定的风格,也乐于通过穿衣传递给别人正面能量,并在这个过程里感受强烈的自我身份认同。这批60后艺术家,由于经常去国外做展览,接触到一线策展人、画廊主、收藏家和服装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似乎在穿衣上进入了名牌的高阶班,虽然穿衣目的还是停留在应付展览开幕式和酒会上。
另一些人则希望在服装后面隐形,画家何工选择衣服的标准是“军绿色、越不出挑越好”。他几乎不愿意在衣服上面花任何时间和精力,选择在二手军用品店论斤买衣服和鞋子,“10美元买5磅,我一年只买一次衣服”。行为艺术家张洹钟情穿深浅不一的灰色衣服。自认对绘画挑剔,光底色就要打四层的上海画家孙良的色彩感觉也体现在穿衣上,可以把颜色特别鲜亮或极其黯淡的衣服穿得文雅,“即使不是大牌衣服,依然气场很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