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HAMA:别再为中国元素纠结
2010年05月08日 15:19 北京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MASHA MA/供图

她是伦敦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女装设计系最优秀的毕业生;她过五关斩六将拿到圣马丁女装设计硕士学位;她是最近五年里第一个进入伦敦时装周圣马丁时装设计硕士课程毕业媒体秀的中国大陆学生;她在“2009CCDC中国时装设计创意大赛”上获得MOUSEJI国际创新奖……她的名字叫MASHAMA,这个生于北京、旅居伦敦十年的80后女孩如何理解“中国风格”?又如何在伦敦时尚前沿赢得一席之地?

教育和时装工业高度结合

MASHAMA先后在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拿到了女装设计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读硕士时,圣马丁女装设计的LouiseWilson教授会在学生面前把糟糕的作业揉成一团扔出去。”五年多的学习时间中,MASHA认为攻读硕士学位的一年多最有收获,“女装设计系的硕士培养关乎学校各方面的声誉,所以是要保证质量。首先会很难考取,学校在筛选时就已经提炼出一些有潜力的人,之后学校会给你很多和业界大公司合作的机会,《Vogue》英国本地的主编会过来讲一些杂志内部的事情。”就这样,每年毕业时,各大品牌会直接来学校挑选自己需要的设计新秀。

“这样一来,教育产业和工业的联系就非常紧密,学校可以完全保证学生的质量,也就等同于保证了工业循环的一个环节。”正是基于在校期间与产业的高度合作,女装设计系造就了许多著名设计师,“伦敦时装周上看到的设计师,80%都是圣马丁女装设计系出来的,这些人经历了同样的训练,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时装工业的一个共识。”

中国元素应体现在精神上

中国时装是否需要通过中国元素来表现中国性?这是让MASHA思考了很久的一个问题。“关于中国元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设计师曾非常纠结,他们一直很努力地把龙、凤、红灯笼等传统的东西使劲往服装上放,其实西方的时尚也曾出现过许多让人受不了的设计,可以说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欧洲经过200年去完善它的产业设计,也积累了200年的问题,而中国要用20年解决人家200年的问题当然有困难。”MASHA很赞同周翔宇和邱昊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他们完全摒弃了形式上的中国元素,也就是说没有把中国元素用得很形式,而是用得很精神。比如邱昊的设计,结构、颜色、质地、面料感都很东方,相比较而言,周翔宇带来的是更现代的东方感觉,更像是80后眼中的中国。”MASHA认为在短期内中国元素的个性就会明晰,“这些东西会自然而然演变的,我觉得5到10年内,什么是中国元素的答案就会出来。”

手工是设计师说话的方式

“每一年这个工业都会有许多新的方式和基准,所以设计师一定要练好自己的手工能力,它是设计师说话的方式。你想的再好,如果做不出来也是白费。”那么如何提高手工技艺呢?MASHA说,“多做是必然的,一般来说,做得多就会做得好,但是前提是要用脑子去做,要边想边做。所以有人即便是缝100条裤子还是缝不好,因为线的距离、车的方式、手往前推的轻重都会影响缝出来的效果。”

文字比图片更易给我灵感

收集灵感是每个设计师的必修课,那么MASHA是如何找寻灵感的呢?“我比较喜欢从文字中找寻灵感,因为看图片的话,会很容易被摄影师的导向和图片的情节所指引。像我的硕士毕业作品的灵感图片,图片中的那些妆容、形态会很容易影响到我。读书时,文字会给你很大的空间,哪怕是同一段文字,不同的人都会对主人公的外形、性格的想象不一样。其实大部分设计师都会用图片来找寻灵感,而日本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就倾向于用手写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灵感。我喜欢从文字开始,然后再扩展到一些散碎的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张硕 编辑:杨婷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