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关键词里没有"秋裤"?
2009年11月27日 08:44 腾讯时尚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秋裤啊秋裤,你,何罪之有?

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看着窗外的明月,好想大呼一声:秋裤啊秋裤,你,何罪之有?

司马迁愤而作《史记》,我在自尊心受伤之余,也决定将这个秋裤问题上升到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高度。这实际上,事关“他者的眼光”,当一个穿秋裤的国家和若干个不穿秋裤的国家相遇,我们怎么相互看待对方?

在上述四例中,日韩英法人民都在通过对穿秋裤的中国人的消极界定来建构本国主体人群的积极形象:我们不穿秋裤,所以我们是年轻的,强壮的,时尚的……这种强势话语甚至影响了部分中国人,秋裤在他们眼中成为羞耻的象征,如例三中的姐弟。在另一则新闻中也报道,“有中国孩子穿着秋裤去学校,英国小同学觉得不可思议,穿秋裤的中国孩子便遭围观,受到嘲笑的小孩子于是死活拒绝再穿奇怪的中国裤子。”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也在试图通过阐释分析不穿秋裤的外国人,来捍卫自己穿秋裤的合法性,争夺话语权。如在韩国的中国人议论到:“真的别跟她们比,我老公说他们是神经病~~!尤其是那个没有车的,需要搭公车啊,等地铁啊,走一段路的,真的不是不冷的,我看他们瑟缩的!”“你看韩国的奶奶级的人物哪一位不是腰弯背驼啊!有的都差不多弯腰到90度!再看他们坐在地上起来的时候 哪一位不是‘哎呀 腰阿 哎呀 腿啊’的!是不是!我们还是对自己好点吧。”关于英国报道的标题是:“冻死也要性感,英不知秋裤为何物”例4中强悍的中国女生反驳她的法国男友:“我现在把你扔到中国东北,你能抗得住一天,都算你厉害!”在穿秋裤的中国人眼中,不穿秋裤决非青春时尚的标志。以中国人不比哪国人更怕冷,没有哪个人不怕冷为前提,不穿秋裤被理解为盲目地要风度不要温度,可能劳下老年病。

细分析一则美国学生在北京的报道,“美国学生对北京的环境也不太适应,觉得这里的冬天太冷了,几乎每个人刚来的时候都要病一场。陈瑜告诉记者,美国学生不喜欢穿秋裤,不少人被冻得拉肚子。在学生宿舍的走廊上,记者就看到一个穿着凉鞋和短裤的美国孩子。‘美国学生有时候很倔。’陈瑜有点无奈地说。”句句背后别有韵味。“对北京的环境不太适应”、“觉得这里的冬天太冷”,强有力地证明美国人绝不比中国人更耐寒;“几乎每个人刚来的时候都要病一场”,看来美国学生的体质甚至还比不上中国人;“美国学生不喜欢穿秋裤”,应该穿而不喜欢穿,这是任性地表现;“不少人被冻得拉肚子”,任性的后果是身体扛不住。短短几句话,美国学生从身体到性格,遭到了中国媒体的双重否定,被描述成一批弱不禁风,咎由自取的小可怜虫。最终由一位中国人以同情的口吻下了看似中性实则否定的判词,“美国学生有时候很倔”。

但在一位中国母亲骄傲描述自己成功的中美结合育女经的文章中,“在穿衣上我们也有不同意见。我总怕把女儿冻感冒了,尽力给她穿暖和些,先生却说感冒不是冻的。美国人都不怕冷,数九寒冬也只穿单裤、喝冰水、吃冰激凌。看我给女儿穿秋裤他还笑我,我根本不理他那一套,绝不让女儿像他似的与寒风搏斗。先生说我有问题,直到有一天他去幼儿园送女儿,看到有个华人女孩在五月的早晨还穿着棉大衣并头戴棉帽,才回来跟我说:‘哇,比起她妈咪来,你简直好得可以得奖杯了!’”我们吊诡地发现,母亲看似获得了胜利,因为美国丈夫最终对她给女儿穿秋裤的行为给予了嘉许。然而,这种认同是由于美国丈夫发现了一个五月还全副冬天武装的华人女孩。这种“嘉许”从另一种角度看,是他对穿秋裤的中国人群体更深的否定,更像一种强烈的嘲讽。

呼,没想到啊,一条秋裤,折腾我到凌晨。最后只想无厘头地问一句:尊敬的萨伊德先生,您穿秋裤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杨婷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
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