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价值链低端:服装创牌风生水起
2010年04月30日 17:21 中国纺织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创牌途径不拘一格

当然,一个品牌的诞生应该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现在对于众多针织企业来说创建品牌还有许多软肋。首先,正如中国服装协会内衣专业委员会2009年12月发布的《中国服装协会内衣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所指出的,一些从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品牌,由于品牌培育和发展时间较短,产品研发和加工能力不强,产品渠道掌控能力比较弱,出现“强加工、弱品牌”的状况。其次,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还缺乏培育自主品牌的良好的市场机制,自主品牌在“山寨”产品和国外大品牌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对于品类繁多、市场销售日渐升温的针织品而言,专家建议,企业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可以通过差异化竞争占领不同的细分领域,最终形成“全国性品牌+区域品牌、个性化品牌+大众消费品牌”等不同层面的细分化品牌格局。例如,针织行业与青岛即发并驾齐驱的另一个出口巨头宁波申洲,虽然在国际分工中充当了配角,但在为国际大牌加工的同时,也塑造了企业自己的品牌,用其常务副总经理陈忠静的话来说,就是做名角离不开“名配角”,在创牌之路上,可谓另辟蹊径。

开通营销新渠道

说到创建品牌,总离不开渠道建设。“现在的营销模式太传统,成本太高,亟需创造出更多的新模式。”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杨世滨曾感慨地说。

眼下热门的电子商务在针织行业可以大展拳脚,包括杨世滨在内的不少行业专家都很看好其发展前景。或许有很多数据可以支撑电子商务炙手可热的观点,其实撇开这些数据不论,单看各大购物网站上,针织产品所占的比例,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了。T恤、毛衣、卫衣、袜子、手套、围巾等等针织品由于对尺寸的要求不是太严格,加上价格较便宜,使其在发展电子商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网店终归代替不了实体店,“很多女孩子还是很享受逛街的感觉的,而且有些人必须到店里试过衣服后才会购买。”杨世滨说,他认为标准化的服装适合于在网店卖,个性化的东西适合在实体店销售。

上述《中国服装协会内衣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认为,以资本重组为特征的品牌重组即将拉开序幕,内衣品牌集团或将在不久的未来诞生,渠道战也将成为该行业重新整合的表现之一。内衣渠道模式的新突破及新终端形象的出现,标志着内衣业高速驶入品牌发展时代。内衣如此,其他针织服装又何尝不是这样。

结束语: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中国针织工业必然会呈现出多种态势,有些是新生的,有些是原来的星星之火燃成了今天的燎原之势。从促进行业洗牌的角度来说,这场危机让我们产生了壮士断臂的决心与豪情。进入新的一年,经济回暖的气息越来越浓烈,但我们还需保持清醒的头脑思考,这样才能在新的机遇与危机面前应对自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杨婷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