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国内某针织品类交易会招展异常火爆,连一向以外销为主的OEM企业也纷纷参展。在当下的经济环境和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积淀,这似乎也是一种必然,然而随着国内竞争的不断加剧,营销模式的创新也被提上了日程。
走出价值链低端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们在分析大量企业走上创牌之路的动机时,绕不开宏观经济背景。假如没有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一直以外销为支撑的中国针织工业对外出口或许仍会保持快速增长,而数以万计的针织企业也可以靠贴牌和加工过着不错的日子。金融危机的爆发,让这一切成为明日黄花,但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中国市场成为了这场金融灾难中的诺亚方舟,许多在海外市场折戟而归的针织企业开始在国内重振旗鼓。然而,在运作成本高得多的国内市场,如果继续靠低价产品来打天下,那无疑是自毁前程,创建品牌就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因此,一向以贴牌、加工而闻名的珠三角针织企业纷纷推出自主品牌就成为一个历史性画面定格在后危机时代。
珠三角外向型企业走上创建品牌之路,似乎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针织行业品牌年代的到来。其实在此之前,一些富有远见的企业就意识到,做出口加工只能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和丰厚的品牌利润相比所赚的只不过是九牛一毛。“既然我们能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品牌做加工,为何不能创建自己的品牌?”在行业会议上,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江苏东渡纺织集团伊斯贝得生态童装的推出,也有了上海嘉麟杰户外运动品牌Kroceus的崭露头角……
品牌建设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倡导的,这些年也取得了显见的成效,金融危机的爆发显然又加快了这一进程。一些即便是金融危机中外贸订单不降反升的行业领头羊,也透过这场危机看到了一味依赖外单的隐忧,开始着手品牌建设。为国际大牌耐克、阿迪达斯等做贴牌的青岛即发,尽管2009年的出口金额达数亿美元,让一般的出口企业望洋兴叹,但去年即发也开始铺建自己的专卖店。
品牌创建的收益似乎很深奥,其实在一些企业那里阐述得很简单。“现在普通内裤的利润很低,一条内裤只赚1~2元,一天卖10条,才赚20元;如果卖品牌内裤,一条内裤零售28~38元,每条内裤最少赚15~20元,每天卖10条,就能赚200元。”广东中山小榄镇一位生产男士内裤的企业负责人这样解释品牌的附加值。为了走出低端,小榄镇的内衣企业近来频频借助国内的针织类展会推出自己的区域品牌形象,今年还将有新的动作。与之类似,山东枣庄市中区在推区域品牌的同时,还开始重点打造个别品牌,“劲仔”服装的专卖店逐步在更多的城市生根。
有人说,2010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十一五”结束,“十二五”将迎面走来,走过“十二五”、“十三五”,到2020年中国将建设成为纺织强国。届时,没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似乎与“纺织强国”难以匹配,如果说,现在我国纺织服装的品牌力量还比较薄弱的话,那么从2010年往后的10年里,应该是跑步冲刺的阶段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