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国家的最高级别宴客(组图)
2009年10月29日 09:16名牌 】 【打印共有评论0

国宴的三个历史时期

我打理国宴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70年代在中共中央办公厅钓鱼台管理处服务科工作,为第一代领导人服务的时期,那个时期应该说我们料理的餐饮还称不上是国宴,只是为来访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领导人而设的宴请。

此后一直到1980年代中后期是第二个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为邦交国家的元首或者使团提供餐饮服务。服务科在这个阶段被移交外交部。在这个时期的中后期,外事活动明显增多,豪华团队增多,接待组织工作积极方便许多。第三个阶段是1990年代到21世纪,在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下有大量的国家元首来访,国宴也走入了更加丰富、开放和多元化的历史时期。

在第一个阶段我受到的严格、正规的教育,以及当时组织化军事化的管理,培养了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是令我一生受益的财富。当时对于服务科人员的遴选,要求政治可靠、表现积极。“知道的不说,不知道的不问。”当时的工作量不大,但学到的东西很多,为以后的开发和创新打下了基础。我曾经到北京饭店、四川饭店等地方学习深造,很多传统菜式的制作,高精尖菜式的制作,包括全套西餐的制作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到了1990年代,我们为第三代领导人服务,在这个时期也有很多国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从规格上说,国宾馆主要是经典的小范围宴会,可负责来访嘉宾夫妇或者全家的一日三餐,这就需要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要求。而大型宴会方面,应该说人民大会堂是一个榜样。

可以和不可以

国宴菜单的圈定和制作过程,是我们首先接到外交部礼宾司关于某国领导人来访的指示,然后厨师长根据来访人员的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等拟定菜单,随后菜单逐级上报、层层把关,经批准合格后再选料、进货、加工、成型,然后再上火操作,道道精细。我们会根据历史资料选定原料,核定含糖、含油量等细节。由于有较多积累,开完菜单常常一字不改。

国宴作为两国友好交往的纽带,已经被赋予鲜明的政治与外交色彩,厨师的菜品来不得半点马虎。做菜首先得弄清什么不能上。

各国文化、宗教、信仰不同,各自对饮食的禁忌也不一样。而且国宴的厨师做菜,并不是简单的一汤、一羹摆桌那么简单,要考虑到民族关系、地域特点、饮食习俗、嗜好、宴会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国宴厨师需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了解各国的饮食习惯及忌讳,如在菜品中不能出现来访国家的国旗、标志;不能出现鸡爪、内脏等恶俗的食材;不能有违背来访国宗教信仰的禁忌食物,如印度人把牛奉为神圣,餐桌上就不能出现牛排;英国人视山羊与孔雀为不祥之物,在食雕造型中就不能出现这两种动物;法国人不喜欢菊花等等。一个国宴厨师堪称“百国大使”,对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食风食俗都要如数家珍。

而在服务方面也会由礼宾官事先制定接待方针,小范围开会。最早的接待方式视两国有没有建交等具体外交情形而定。在国宴场所或者外国领导人居住的地方,对他们是不是要微笑、打招呼等细节都会有规定。我们常用的接待方针是不卑不亢。

国宴的传统规格四菜一汤是最科学健康的规格,国宴规格从来没有离开过四菜一汤,三荤一素。不讲数量,讲究质量。料理国宴的心得,我认为突出的部分应该是用汤。汤的用料要到位,煮的时间要到位。汤好就成功了60%。在国宴发展过程中,烹饪方式和厨师服务不断变化。中间也吸收了西餐中有益于中餐的部分。传统中餐无可挑剔,但是如果需要创新,要一个崭新的面目,可以适当借鉴西餐。在1990年代末,我开始觉得越来越需要改变和创新,以前觉得吃老本可以,但是到了这个时期觉得不够用了。我们开始逐步认识和采用进口的原料、调味品等。

欢迎订阅凤凰网时尚电子杂志《摩登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阳杰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