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新书速递:《谈允贤<女医杂言>评按译释》


来源:凤凰健康

反式脂肪酸有两个来源:一是天然食物,如牛、羊等的肉,乳和乳制品。加工来源,主要是植物油的氢化、精炼过程,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油温过高、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泄泻一富家妇年三十三岁,患泄泻,服药无効。询其故,饮食太过不能尅化,此为脾家久受虚湿所致。用艾火灸五穴,其泻渐止,又服和胃白术丸出《摘玄方》。 上脘一穴中脘一穴下脘一穴天枢二穴至八月复灸膏盲二穴脾腧二穴大权一穴三里二穴遂获全愈。

白话译: 有一名富贵人家的妇女,三十三岁,患了泄泻,曾服用过不少药物都没有效果。我仔细询问她之后,考虑她的病因是因为饮食太过,脾胃不能运化,这是脾胃久虚又受到湿邪侵袭所引起的。于是我用艾火为她灸了五处穴位,患者的泄泻就渐渐停止了,然后再接着给她服用《摘玄方》中和胃白术丸。我所选择的五处穴位包括上脘穴一处、中脘穴一处、下脘穴一处、天枢穴左右两处。到八月的时候再灸膏肓穴左右两处、脾腧穴左右两处、大权穴一处、足三里穴左右两处,病人就完全痊愈了。

评按: 本案病机为脾虚夹湿,饮食太过,不能运化所致泄泻。《黄帝内经》云:“湿盛则濡泄。”患者脾虚而土不制水,湿盛则濡泄。谈氏治法先以艾火灸上脘、中脘、下脘、天枢诸穴,再服和胃白术丸,泄泻渐止。是法为温脾除湿之法。后再灸膏肓、脾腧、大权、足三里等穴,恢复脾胃元气,故获痊愈。 上脘、中脘、下脘为任脉经穴。 上脘在巨阙下一寸,脐上五寸,为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 属胃而络脾,能主腹中雷鸣,饮食不化,霍乱呕吐下利,腹痛,反胃呕吐,食不下,腹胀气满等症。 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主饮食不进,反胃,赤白泄痢, 腹痛泄泻,霍乱,泻出不知,饮食不化等症。 下脘在中脘下两寸,脐上两寸,古人认为下脘穴当胃下口与小肠上口,水谷于是入焉,主腹坚硬,胃胀,羸瘦,腹痛,六腑气寒,水谷不转化,不嗜食,反胃等症。 天枢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夹脐中两旁各两寸陷下处,主泄泻,赤白痢,水痢不止,饮食不下,水肿腹胀肠鸣,久积冷气,烦满呕吐,霍乱,冬月感寒泄利,腹胀气喘等症。

以上几处穴位均可调理脾胃,以艾灸之,有温脾之功。 泄泻为临证常见病证。李中梓《医宗必读·泄泻》说:“脾土强者, 自能胜湿,无湿则不泄,故曰湿多成五泄。若土虚不能制湿,则风寒与热皆得干之而为病。”可见泄泻与脾虚湿盛之间的密切关系。李中梓还将治疗泄泻的方法概括为著名的“治泄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 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九法。其中,淡渗“使湿从小便而去,如农人治涝,导其下流,虽处卑监,不忧巨浸。经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燥脾温补脾土,“土德无惭,水邪不滥,故泻皆成于土湿,湿皆本于脾虚,仓廪得职,水谷善分,虚而不培,湿淫转甚。经云虚者补之是也。”淡渗、燥脾两法与谈允贤此案治法一致,可与参看。 下面兹举笔者临床治疗泄泻医案一则以互证,供读者参考。

2002年9月,笔者在四川省德昌县热河乡卫生院下乡,9 月底到11 月时,遇当地小儿秋泻(病毒性肠炎)流行,西医抗病毒、抗炎、 促消化、蒙脱石散止泻等治疗无效,大多只能予以补液维持。周边棉花村、田村、联合村、田湾村、青山村,甚至附近乡镇,病儿越来越多, 都以腹泻清水或伴腹痛、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 笔者门诊所收治第一例患儿,察其指纹淡,考虑脾虚湿盛泄,处以胃苓汤加味淡渗利湿止泻,但却无效。第二例为联合村松林坪患儿, 两岁多,泄泻两天,笔者仍考虑脾虚泄泻,改方七味白术散。患儿服药后,当日白天病情缓了一缓,泄泻减轻,但后半夜家属又来敲门,诉患儿哭闹不止,腹痛泻下数次。笔者无法,只得予西医补液维持。后家属带患儿乡下、县城四处求治,中西医各种方法用遍,甚至用石榴皮煎汤,泄泻近一个月也不见好。

后秋泻患儿又来好几例,用过中医、西医好几种方法治疗皆无效, 所处又为乡下,家属不可能有耐心每天带患儿补液。笔者甚为苦恼。所幸当时下乡,随身带有几部便于携带的中医古籍作为参考,如《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万病回春》《医宗必读》《医灯续焰》《本经逢原》等几部。是晚下门诊之后,于窗前点上台灯挑灯夜读,向古人请教疑难。读至《医宗必读》,一行字忽映入眼帘,“鹜泄,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鸭粪,澄澈清冷,小便清白,附子理中汤”,一时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

翌日,开门迎诊,当天第一位为热河乡集镇附近棉花村患儿,一岁半,患泄泻数日,间断哭闹。笔者问家属,患儿腹泻大便是不是就像鸭子屎,水是水,渣是渣,也没有什么热气(澄澈清冷)呢?家属回答称是。笔者还亲观患儿腹泻物,果如《医宗必读》所言。遂处以附子理中汤加减:制附片(先煎半小时)6g,干8g,肉桂4g,红参8g,炒白术8g,茯苓10g,丁香4g,葛根8g,白蔻6g,炙甘草4g。疗效出奇,患儿一剂即愈。后笔者全以此方加减,两个月间治疗近百例秋泻患儿,都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说:“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本病便符合此段经文旨义。笔者先予胃苓汤、七味白术散,因一重于湿,一重于脾虚,而未顾及于寒,因此未收寸功。当时为深秋渐浓,秋气肃杀,伤及小儿脾胃阳气,而为秋泻,故附子理中汤加味而效。

谈允贤治疗予艾灸上脘、中脘、下脘、天枢,再服和胃白术丸, 不啻一剂附子理中汤,后予灸膏肓、脾腧、大权、足三里等穴,亦行温补之法,复脾胃阳气,甚为巧妙。 笔者在四川省德昌县中医院工作时,曾于一次工作之余,寻幽访奇,带几名实习生到县城郊外名胜凤凰嘴道观仓圣宫郊游,与观中道长相谈甚欢,道长曾传余一治疗腹泻的药方,即用米汤煮车前子饮用。此方虽然看似简单,但却紧扣脾虚湿盛病机,方中以米汤养胃滋脾,以车前子渗湿利湿,用于脾虚湿盛的泄泻,当有一定效果,盖道医之法,兹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作者——汪剑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在站博士后。就职于云南中医学院,任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主任,擅长运用扶阳法、理脾法治疗临床疑难病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后备学科带头人,兼任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1部,主编出版《脉诀汇辨校释》《谈允贤<女医杂言>评按译释》《目经大成》3部。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隶属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是“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全国首批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版资质单位”“中国图书世界影响力出版百强单位”“全国首批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单位”,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唯一出版基地。现已形成了以中医药教材教辅为主体,以中医学术、中医古籍和医学考试、文化科普为两翼的出版格局。迄今已经出版图书6000余种。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标签:泄泻 患儿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