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品收藏的四大谜团
近年来,随着佛教圣地旅游市场的逐步放开和一些以佛教题材为主的艺术品逐步流入内地市场,无形之中刺激了人们对佛教艺术品收藏的兴趣和热情,学术界的研究活动和文博机构的展览宣传无疑也对佛教艺术品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只要随便在古玩城或者收藏市场转转,就会发现佛教题材的艺术品,如佛珠、唐卡、佛像等比比皆是。
佛像高端收藏热浪不退
佛教题材艺术品,特别是佛像的高端收藏一浪高于一浪,纵观近三年佛教题材拍卖会的情况来看,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会“佛光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推出了14件明永宣宫廷造像,成交的13件拍品总成交额高达3.4238亿港元,有5尊佛像刷新了世界范围内中国金铜佛像的成交纪录。其中一尊高72.5厘米的“大明永乐年施”铭款的大型鎏金释迦牟尼坐像被厦门心和拍卖有限公司以1.166亿港元的价格拍得,加上佣金,这尊佛像的成交价高达1.23596亿港元,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贵的金铜佛像,也创下了香港及内地单件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的新纪录。2007年又有翰海、匡时、嘉德等多家拍卖公司推出佛像拍卖。以匡时拍卖的“菩提妙相——古代佛教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为例,参拍195件,成交率87%,总成交额高达1.07亿元人民币,其中有16件拍品的价格超过百万元,该专场中一件明代宣德的铜鎏金无量寿佛像更是以2750万元高价成交,明代永乐的铜鎏金观世音菩萨像以1485万元成交。2009年伦敦苏富比、北京匡时等知名拍卖公司举办的几场佛像拍卖专场,依然有不俗的表现,不但整体成交量符合预期,而且表现出整体走高的趋势。
佛教艺术品收藏的一路高走并非偶然,熟悉此类别的人士都知道,佛像题材走进艺术品市场由来已久,如果从改革开放以后算起,在国内亦有十余年历史。这十余年大致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年以前,属于市场的拓展阶段。这一阶段,佛像等题材的艺术品只是零星出现在国内的拍卖市场中,且缺少质量上乘的高档次拍品,由于在市场上的规模和影响不大,业内人士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杂项看待;流通的数量有限,市场价格较低,也不稳定;其价格与价值有较大反差,同其他门类艺术品相比明显偏低。第二阶段是2004年以后至今,是其快速成长并逐渐成熟和稳固的阶段。藏品内容的丰富,收藏队伍的壮大,价格不断攀升,使得整个门类都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热点;而尤其突出的是,佛像完全脱离过去人们眼中的杂项圈子,而变成了广受关注的独立品类,各大拍卖公司都将其列为重要拍品,纷纷推出专场进行拍卖,而且均取得极大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引起了很多人对佛像的关注和兴趣,标志着佛像艺术品收藏在市场上开始步向成熟。而2006年香港苏富比的佛像专拍又将佛像市场的热度推向了高潮,使佛像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得到进一步的稳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瀚石 编辑:李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