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看不得“骨髓”在流失
“八大山人若今天考美院,一定落榜”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杨正新认为,当代中国画刮起的“制作风”与眼下各种美术展览的评选有关。有些评委出于自己的喜好,或者认为这类作品制作很认真、花了很多时间,让它们入选甚至获得重要奖项。“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看到这种画能讨好评委,作者自然一窝蜂跟上。
记者采访时,许多专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即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方美术教学体系对中国画创作的“植入”。他们认为,目前国内中国画教育基本上是照搬西方模式,教孩子画画,第一课就是把什么都看成立体的,以素描作为美术训练的基础课。不是说素描不重要,但西方的素描与传统中国画的素描方法是不一样的。西方素描画一个人,模特一般会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中国画的素描,画家看一万个人或许才敢落笔画一个人,且画的还未必是物理上的真实,更多时候,所画的东西只是借用来抒写自己情感的一种媒介而已。画荷花,常常不是为了画荷花而画,而是画家在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刻画过程中,情绪得到疏解和释放。全部用西洋素描的规范来套,这就把中国画所应该具备的一些本质东西抛弃了。有人说:“八大山人若今天考美院,一定落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骆阿雪
|
更多新闻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