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艺术品进入“质押时代”
2010年09月06日 18:31 雅昌艺术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

国内已经迎来了“全民收藏”的时代。一方面,艺术品在拍卖市场的火热已成不争的事实,据有关统计显示,今年嘉德春季拍卖会总交易额高达21.48亿元,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卖会总成交额更是超过33.6亿元;另一方面,国内的民间收藏可谓是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但是,与艺术品收藏拍卖火热局面不相匹配的是,将艺术品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却没有被广泛认可。

艺术品专家认为,由于国内缺乏统一的艺术品评估标准,不同专家对于同一件古董、书画等藏品在价格和鉴定问题上很难形成统一意见,这是造成艺术品质押融资这一金融化趋势迟缓发展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价格问题上,同一艺术品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拍卖结果。就拿康熙年间的一件釉里红折枝花卉纹水盂来说,2004年、2009年其分别以432.84万港元、902.56万港元成交,后者竟是前者的2倍多。

即使是同一时期,不同专家对同一幅作品也会评估出不同价格。比如齐白石先生30岁左右创作的一幅《四佛呼雷》山水画作,专家给出的估价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字,有的是在350万至650万元不等,有的甚至估价千万元。

其次,在鉴定问题上,业内人士认为,苏绣是一项手工极强的传统艺术品,鉴定相对简单。目前的市场上,苏绣没有真伪之分,只有优劣之别,这也为估价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书画、瓷器、玉器这些传统的收藏门类却复杂得多,对真伪问题经常出现众说纷纭的局面,银行如何决断是问题的关键。

怎样才能突破“瓶颈”

对于艺术品能否突破评估难题,专家认为并不乐观,国内尚没有足够权威的艺术品鉴定和价值评估团。银行方面组建的专家团队也通常不具备专业评估资格,单纯依靠银行方面力量不足以减少艺术品进入金融市场的风险。因此,像苏绣质押融资事件只能作为个案,银行的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很难形成规模。

一家艺术机构艺术总监黄先生表示,要想突破这些难题,一个完善的艺术品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他说:“艺术品的价值评估需要权威机构来把控,而且艺术价值的权衡,是一个历史的沉淀,需要一个体系来评估,而不是单靠专家组。”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艺术品评估体系的真正建立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并且这个体系是否能够衡量出每件艺术品的价格,也有待考察。从目前来看,对艺术品进行个别突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

虽然艺术品市场普遍存在评估难题,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容易克服。比如,许多当代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已经价格不菲,如果作者在世,还可以由创作者本人辅助鉴定;此外,一些出身明确、传承有序的文物艺术品也比较容易进行真伪鉴定。因此,银行可以考虑先向这样的文物艺术品打开质押贷款大门。

除此之外,专家还建议,银行可以与国家权威文物机构合作建立一个专业评估团队,利用团队力量对个别艺术品进行评估,也将是艺术品以“个案”形式进行融资的有效途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邓海平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