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至止 佩玉将将
“我们有必要把对玉器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把考古学的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研究结合起来。”这是费孝通先生研究玉器后得出的结论。东汉许慎曾在《说文解字》里将玉概括为“五德”, 与君子应该具备的“仁、义、智、勇、洁”相对应,这个观念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台湾学者汉宝德先生也写过《玉与中国文化》一文,那时的玉,已经赋予了很多的道德内涵—君子是有道德的人,佩带玉作为君子的明显标记。不过,由于华人世界对玉器收藏始终怀有情感,收藏人多了便使得收藏群体参差不齐。近日,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的大型系列丛书《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出版,内容涵盖整部玉文化发展史,藏品涉及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1911年以前)十个阶段,旨在寻找散佚于民间的古玉遗存,将收藏、研究、展示三者融为一体,进一步反映中国古玉的全貌。为此,我们采访了《全集》主编、全国著名的玉器专家周南泉先生。
记者:你认为目前中国民间玩玉的人群有哪些特点?
周南泉:一方面,研究性的专家群体开始形成。现在许多收藏家根据多年的收藏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著书立说,写出了高水准的学术专著和论文,还发起了诸如“全国民间古玉研究会”这样的机构。另一方面,民间收藏家成为新的文化理念的创造者,他们敢于打破旧框框,提出新的观点,使一些传统观念受到冲击。譬如,过去人们的观念里,红山文化的玉龙只有四件,现在看来这种观点过于武断;过去认为乾隆玉器是中国玉文化的巅峰,现在看来这种看法有一些问题;过去认为一块随葬玉璧就是国宝,现在看来更为精美的玉器不计其数;过去认为玉器从器型到纹饰是仿青铜器,现在看来谁仿谁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等等。中国玉器史上的许多真相,正在被民间收藏家所发现和披露,中国的玉器史、雕塑史到了重新认识和改写的时候了。
记者:这套《全集》的结构有何讲究?
周南泉:按玉器年代分为十编,每编册数不固定,超出一卷容量,可继续为卷二、卷三等(比如汉代已有三卷)。其中,每卷选取玉器藏品300件(套)左右,每件藏品均标明序号、名称、年代、尺寸,简要说明,并附有藏者真实姓名或异名、笔名、斋堂号。《全集》的专家委员会总共六名,包括故宫博物院专家三人、北京专家华义武、国家博物馆专家雷从云、南京博物馆专家汪遵国。每卷藏品可来自一位民间藏家,也可为多位藏家,具体根据藏品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对候选的民间玉器,六个评委会成员中的三名共同鉴定通过我们就入选《全集》,如果三人中有任何一个人提出不同意见,就一定要由六个人来共同决议。目前拟推出十部(30卷)。但十部出版之后并没有结束,民间玉器的搜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不断有藏家慕名而来,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鉴定并择优入册。
记者:如何定义“民间藏玉”?
周南泉:“民间藏玉”就是指玉器的归属必须是私人所有,不是国家所有的。现在民间藏玉的规模非常惊人,主要是因为民间藏玉有几个重要来源:过去皇帝将玉作为赏赐物送给手下官员,官家又代代相传,这是一个来源;当年八国联军偷走抢走贩卖到民间的、溥仪出宫的过程中流落民间的、国民党从重庆到台湾的途中流失民间的,这几个历史原因都是私人藏玉很重要的来源。当然,近几十年以来大量盗墓猖獗也带来一个后果:有一部分东西被走私到海外了,这些东西可能被一些私人财团收购。
记者:主编《全集》的工作,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周南泉:确实可能引发争议,不过我还是信心很足。这二十多年来我专门搞玉器,看过千千万万的真的假的东西,凡是鉴定过的没有任何一件回流的,没有被任何一个人告我看错的。所以,这次《全集》出版,我相信是一个给“民间好玉”正名的机会,可以让这些真正的好玉流芳百世。
记者:根据你在玉器市场几十年的观察,藏家心态是否有了解?
周南泉:私人藏家的身份有平民百姓,有财团高层, 也有一些是官员。心态无非以下五种:有些人藏玉是为了流传给后代,作为传家之宝;有些人是为了求财,捡了漏,等它增值;有些人是为了买下来想捐给博物馆,其中也有部分是为求名的,当然总归是为国家做了贡献了也无可厚非;还有的人买玉,是为了通过收藏这个艺术品来学习玉器背后的历史、宗教信仰等知识,求的是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艺术素养;最后一种人比较迷信地认为,佩玉可以强身健体,可以辟邪,可以替人挡灾。
记者:在巫觋的眼中,玉是通神的灵物;在帝王的眼中,玉代表权力;在王公贵族眼中,玉象征财富;在一般百姓眼中,玉可能是贵重的传家之宝。人们对玉的看法,历来是见仁见智的。
周南泉:确实。小小玉石中你能够看到反映出的人间百态。曾经有一个在俄罗斯边境的山东商人,林林总总花了两百多万来买玉,我给他一鉴定,结果大多数是假的,就是被人骗了啊,山东大汉当场落泪。这是为什么?这种收藏心态还是把玉看作可以实现增值的对象了。还有一对夫妇,老公嗜玉如命,把家里的钱都拿去买玉,老婆就苦口婆心坚决反对,老公每次悄悄买了玉就骗老婆说是自己在地摊上捡的漏,要不就谎称是朋友送的,没花多少钱。总归是闹得夫妻不和。后来有个机缘,我看到他的玉,发现确实很多都是好东西,老婆就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这玉的价值比他老公收购的价格翻了几十倍,后来听说老婆买玉的积极性比他老公还高。所以,归根结底,人们收藏玉主要驱动力还在于能不能增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王晶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