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大会现场。
拖着行李箱、抱着大麻袋、背着帆布包,队伍蜿蜒近百米……这不是在火车站,而是省博物馆今年首个鉴宝大会的轮号现场。昨日一早,两百余收藏爱好者带着自家“宝贝”前来请教专家。汉朝的玉币环、清代的书画、明朝的青花瓷……鉴宝台顿时成了“斗宝”之地!
别踩碎他廿载收藏梦
鉴宝活动上午9点半开始。一开闸,收藏爱好者们便背起“宝贝”跑向鉴宝台。30平米不到的地方,被分成书画、陶瓷、杂项、玉器、钱币等5个摊位,现场挤满了人。
“这些东西都不值钱啊,赝品,全是赝品!”省文物鉴定站陶瓷专家许建林,指着包装在锦盒里的瓷碗说。坐在对面的黄嘉洋脸色一沉,但仍然不放弃,又再追问,“如果是真品的话,这个东西值多少钱?”专家无奈摇头。
黄老伯称,自己的收藏史要从20年前算起,家中几百件的陶瓷品花费了他数十万元。
对于专家这次的鉴定结果,黄老伯给记者写下这样一句话作总结———廿载收藏梦,挫折如许多。不过,他说“我的梦不会这样被踩碎”。
别挤坏那明代哥釉碗
比起黄老伯,带上女助手前往的梅先生就显得更专业和自信。用整个身体保护着包裹,梅先生把一件六角陶枕从层层报纸中掏出来。“这是上世纪80年代,我从行家手上换回来的,听说价值过百万”。
省文物鉴定站专家潘鸣皋托起陶枕,用手电筒仔细观察,托着眼镜说,“不错,是宋代的辽三彩绿釉枕,市场价值大约3万元,如果不是那么残旧,价值将非常高”。接下来,梅先生吩咐女助手从旅行袋中拿出了康熙年间的花瓶、明代的哥釉碗,全部都被认定是珍品,后者更估价近7万元。
得意洋洋的梅先生一边提醒周围的人不要挤坏他的“宝贝”,一边吩咐女助手仔细把陶瓷逐件包裹好。
直至昨日中午1时,文物专家还在继续为市民鉴宝。他们表示,当中赝品占大多数,达到7成。
省文物鉴定站站长单小英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收藏风存在很强的逐利心理。真正做好收藏,必须要具备相关知识。
而陶瓷专家许建林则提出,市民一定要衡量自己的财力,不要盲目收藏。“像汝窑的陶瓷,连省博都没有这样的藏品,所以价值非常高,民间仿品也就多了,收藏者更应该加倍小心”。
据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原本只准备了60个名额,结果来了200多位市民。工作人员提醒,免费的鉴宝活动今年不只举办一次,而是逢单数月第二周的周四(即3月10日、5月12日、7月7日、9月8日、11月10日)都会进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