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难道仅仅只是艺术吗?
2010年08月16日 17:29 艺术中国 】 【打印共有评论0

文学难道仅仅只是文学吗?文学的意义在哪?也许马上就会有很多人对进行大肆批评否定和践踏,认为文学是虚无而毫无实际用处。那是因为,文学没有为他带来金钱。难道不能给你带来金钱就代表文学没有价值吗?

谁说文学没有影响到你?即使你只是个农民,难道你没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水浒传》,甚至其他的电视剧,难道这些电视没有影响到你,没有对你的思想有任何的改变,没有对你的行动产生的过任何的推动作用。我想不用我说的吧。文学不只是文学,它代表了一种文化。

可怕的是,中国的电影电视的文化始终代表的是一种低俗文学甚至是糟粕多于精华的传统文化,除了《西游记》《水浒传》,我们就不能播拍些先进的文化电视电影?可惜碍于观众的水平有限,所以就永远只能让观众停留在低层次的文化盛宴享受上。收视率提高了,却仅仅做成了娱乐。

文学的文化,从老庄到孔子到苏轼到鲁迅,五千年的文学,是一个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塑造的过程。没有了中国的文学,人的精神从何而来。文学不止是文学,文学研究的反映出来的是整个社会的精神问题。它参与了社会前进中和变革中的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类精神塑造的过程。它推动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和谐发展,没有民族精神的社会,这个社会也就失去了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可惜人们免费享用了文学之后,却没有人为文学的书写者精神的缔造者支付稿酬。

同样的道理亦存在于艺术。文学的方式在于思想的直接表述。艺术的方式在于通过静态直观的画面反映人的精神意识状况,折射社会的精神面貌,描绘理想的精神状态。艺术这面镜子在表述当前社会状态下人的普遍精神状态比文学来得更直观形象。艺术的受众群体比文学群体要多,但是艺术只是面投射镜,它没有写出来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画面背后隐藏的气质来表达自我和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前卫的艺术总能让人觉察出它对于停滞的世俗精神状态的冲击,形成一种新的自由批判精神力。也因此,它多与当下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保持着或多或少的对抗,促成社会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向前,历史就是这样在立与破的不断斗争和实验过程中进步的。能从投射镜中感受到人类深层意识的靠的是直觉和敏感。这是一般群体所不具备的。前卫的艺术往往晦涩难懂,而有点远离世俗。被大众所普遍接受的是一些实用视觉而不具备批判和推动文化社会体制变革的艺术。

可以这样说,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实验力,和文学一样,它通过不断打破、思考、提出,稳步使占据边缘的先进分子的意识形态占据到主流,使得矛盾的形态不断变化。可以说,前卫的艺术和文学永远是这样边缘化的,只有边缘才能产生批评,只有边缘才不会和谐而产生激烈的斗争。先进的文学和艺术自始自终站在社会的先锋位置上,冲锋陷阵,直至最后的胜利。

无法否认的是,相对于文学,艺术更偏重于一种气质的审美构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潘建设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