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学者郑振铎曾说:“中国古旧的木刻版画,和中国画相同,是以线条为主的。他们的作者有过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指的就是明代,而《萝轩变古笺谱》则是这个时代的一部木刻版画辉煌之作。目前,上海博物馆珍藏的《萝轩变古笺谱》,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明版孤本。
1963年初春,浙江嘉兴南湖书画社的臧松年先生在海盐沈荡看到了一部《萝轩变古笺谱》,凭直觉,这有可能是一部好东西,就花了30元钱买下来。在回程的轮船上,他戴着老花镜细细端详这部夹着鞋样的二册古书,突然意识到,自己觅到了一部珍宝!
随后,臧松年先生以40元钱将《萝轩》转让给了嘉兴古籍书店。为了作出权威性鉴定,这部《萝轩》被专程送到上海,请上海博物馆馆长徐森玉先生给看看。徐森老曾被周恩来总理推崇为“国宝”,是文物字画乃至善本书鉴定一言九鼎的专家,曾受教育部委托,在上海专门协助郑振铎鉴定收购善本以及点收善本,所见善本达3900余种。一见到《萝轩》,惊喜不已。他确认这是明朝天启年的版本,是国宝级的海内外仅存的孤本。徐森老那时已82岁,见到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宝物,一定要留在上海博物馆,压着《萝轩》无论如何不松手。嘉兴送书来鉴定,却被横刀夺爱,很是无奈。最后上海和浙江两地的政府部门协商后采取了交换的办法。最终上海博物馆以郑板桥竹石轴、郑板桥行书轴、文征明山水、吴昌硕水墨水仙石轴、吴昌硕行书屏、吴昌硕岁朝清供、吴昌硕七言石鼓联、吴昌硕墨荷、金农隶书轴、项圣谟梅花轴、钱载兰花图轴、蒲华梅花轴等共16张明清书画,换来了这部《萝轩》。
为了让这一稀世珍宝能够流传于世,上海文化局副局长方行和森老等人就将此书交由朵云轩刻印出版。其间遇上了“文革”,刻印工作一度被搁置。直到1980年,朵云轩集中技术力量,开始了《萝轩》的刻印。
《萝轩》是最先采用饾版、拱花技艺刻印的版画谱。饾版,即按画稿不同颜色和形状分别刻成版,逐色依次套印;拱花,即刻制图纹凹陷的“阴版”,上放宣纸进行无色拱砑,使纸页上呈现浮雕似的图像。当时,拱花技艺已经濒于失传。朵云轩木版水印技师特地寻访外地的老技师学习技艺,回来后组织了技术攻关,终于按原样将拱花套色艺术再现出来。当时,还特地请谢稚柳先生来进行艺术指导,每一张画面都经过谢先生一一过目,点头首肯。
为了赶在鲁迅先生百年诞辰前夕完成刻印,只得加班加点。那时加个夜班三毛钱,吃顿夜点心都不够,市文化局副局长方行便从纪念鲁迅先生百年诞辰活动的经费中挤出来一千块钱用于奖励。不料,市财政局说加班费超标,违反了财务制度,要求收回。方行坚决不同意,说:实在不行,这一千块钱就从我工资里扣!后在一位副市长的协调下,财政局没再坚持。
1981年,由赵朴初封面题签、郭绍虞撰序、谢稚柳作跋的朵云轩刻印本《萝轩变古笺谱》终于完成,将这一国宝级孤本的风韵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