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是个圆圈
洛尔·梵埃丝兰德是一位生于比利时的艺术家,目前生活工作在中国上海。她毕业于比利时根特KASK艺术学院设计专业。毕业后很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艺术范畴。
无论艺术还是生活,洛尔一再强调要不断实验不断追求,追求行为的真谛和其原由,正是这种追求让洛尔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和结构,并且最终让她意识到正是这创作的过程成就了她的艺术。
洛尔的创作并非仅仅是重复绘画复杂结构的图形,而是这种重复的动作构建了她内心的宁静。这种重复的动作驱散了她心中的杂念,使心灵达到平和,这才是洛尔真正向往的艺术境界。
在创作中,洛尔并不在意这些重复的动作。她把自己投入到精确的在长方形里刻画小线条,最终创作出这些凌驾于功能、意义和目的之上的图形。洛尔的创作打破了绘画必须是创造出意义这一观点。由此,她精进技艺并不断探索其他几何图形和对称图形以达到技艺的和谐和心灵的净化。
她逐渐开始在“神圣几何学”领域的研究,探索不同宗教,文化和艺术背景下的圆圈、式样及对称性。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圣地或经书中使用复杂的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的出现往往早于宗教本身,正因为这些没有意义的图形的出现,使人们更想要根据自身的喜好赋予其故事和含义。这些图形触及到人类精神深处,比赋予其意义的宗教年代更久远,寓意更深远。它们作为一个形式已经完成结构也已清楚呈现,却又邀请观者用自己的眼光作为唯一标准去探究,任何观者都可以尽可能的深入到这个结构中,找到他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洛尔的当代艺术作品正和这些远古图形一样,并演化得更深入更复杂。她使用类似圆圈的图形,在和谐中创造出任何人都可与之互动的没有固有故事的作品。在和她的作品互动时,观者可以随意出入。
由此,洛尔的这次个人展取名为“上帝是圆圈”。
吉尔·德勒兹的“块茎”也表达了洛尔的这个概念。块茎有很多入口,这些入口都很重要,但每个入口会带你走过不一样的路径,有不一样的体验,留下不一样的故事。洛尔的艺术并不是把她对世界的观点作为观众的向导,而是将她的艺术作品作为对观者的邀请,邀其体验、创造并激发出自己的想法。
在艾玛·昆茲和艾格尼·马丁的艺术中,洛尔找到了共鸣,也得到了这两位艺术家的启发和鼓励。昆茲的作品同样运用具有精神深度的几何结构来解答她有关生命在精神层次上共鸣的问题。马丁的作品给洛尔的启发是一件作品就算没有意义也完全可以被接受。马丁的特征风格是强调用变化极端微妙的色彩来组成线、格、面。她的绘画和写作都极大的反映了她对东方哲学的兴趣,特别是对道教的兴趣。洛尔的艺术也同样指向极简主义的精神线索。
洛尔还受到量子物理学家哈拉美茵的共响计划的启发。共响计划是为了寻找可以解释自然的本质无论表象大小都是由几何对称结构构成的宏观理论而设立的项目。
“神圣几何学”加量子物理的影响让洛尔的作品传递出一种宇宙空间感。她的作品在审美呈现的表象下引申出苦行和禅思两条道路给观者。你会走那条道路?选择权在你的手上。你可以在两条路上不断轮换。
皮特·伊德斯
哲学家
2010年8月
翻译:夏飞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