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
安排在今日美术馆和阿拉里奥北京的“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是此次展览的一部分。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之而来的全球化,是所有的艺术家的基本语境,可是,作为每个个体,他们的处境与面临的具体问题存在着种种差异。从65位参展艺术家的一百多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任何单一或者少数的几个概念归纳这些作品的努力将可能失败。这个现象表明,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开始,经过9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的洗礼,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已经朝着个性与更加经验主义的深度发展。宏大的哲学思考为具体的观念引导所替代;对视觉现实的直接表现,为将视觉符号作为更加独立的元素的实践所替代;尤其是,在经历了对西方艺术的学习和借用之后,艺术家们已经可以在他们面前的任何资源中进行自由的选择。在对艺术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材料、形象、符号以及思想资源成为主导,而个人的选择则成为更年轻的艺术家的普遍实践。
气质与文明
“气质与文明”选择了17位用传统材料和工具(主要是笔、墨、纸、砚)来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期间许多国画家使用传统材料和工具进行水墨实验的艺术家不同,这些艺术家没有在画面形式上做太多的“实验”,在他们看来,认真地理解、体会和实践晚清以前的古人的艺术精神和教养是非常重要的。 “气质与文明”中的作品只是我们所说的艺术家重新理解传统的一部分,放在“改造历史”中的基本意图是:提醒人们将“当代艺术”这个词汇从相对狭隘和缺乏开放性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既然艺术不是按照进化论的逻辑衍变或发展的,来自我们民族无意识深处、受历史文化影响的气质在今天正在重新获得生命力,因为我们可以在更为年轻的艺术家的笔下看到传统的创造性延续,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有这样的敏感性,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当代文化如何能够成为具有特殊文明背景的创造性文化的大问题。
平凡的奇观
中国台湾部分的介入,始于2009年10月中旬。台湾部分将以完整区块的方式呈现、台湾当代艺术30年介绍也将以完整专书方式呈现、台湾参展艺术家以197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艺术家为主,其主题定为“平凡的奇观”。这些开放、尊重、不涉商业的前提,是个人参与“改造历史”台湾部分的原因。展出作品的选件,除了代表性的艺术家之外,在作品讯息无法全面搜集,以及艺术家也有其个人因素考虑下,28位参展者提出近百件单元作品,分别来自艺术家新作、私人典藏与艺廊借展。基本上,此展乃以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打破中国台湾官方位阶意识,以及政治意识下的戒惧,完成台湾部分在北京的展览工作。基于两岸文化有共承处,也有历史演进经验,中国台湾参与此展的实质意义是,它在艺术论述发展和视觉演变上,能完整地获得最多中文人口的阅读和理解。在这样的大展下,它被并置地看到,可对话可比较,也让一群年轻创作者因北京的国际性,而被国际艺界一次性地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兰红超 编辑:李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