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室就像古怪的小画廊
昆斯每晚回到位于曼哈顿上东区的家中,在入睡前总是能望着挂在自己卧室里浅粉色的墙上的几个世纪之前的艺术家们,与他们进行片刻“交谈”。他的房间角落里,悬挂着16世纪早期的有些破损的女子脸部塑像,出自安特卫普流派的第一位重要画家昆丁·马西斯之手,手法看上去温柔至极,墙上还有一幅画,主题是一位年轻女人畅怀为一双小狗哺乳。相对于绝大部分的沙龙风格的私人收藏来说,昆斯的收藏又偏向古典主义,像个从大都会博物馆移植过来的古怪的小画廊:拥有莫奈、库尔贝、普桑,和矫饰主义画家像柯奈利斯·梵·哈伦。
在巨大宽阔的液晶电视机屏幕前,昆斯收藏的毕加索晚期作品被借出去展览了,替代毕加索位子的是一幅库贝尔绘于1873年的作品,也是昆斯最喜欢的收藏之一。画面描绘了一头巨大的、色彩斑驳的牛,用令人不安的蔑视一切的牛眼,怒视着它面前的人类观看者,虽然它免不了最后遭到屠杀变成汉堡包中的肉饼的命运。“看起来,好像它在安排着人间的一切屠杀。”昆斯笑着说。
赢得名声也赢得金钱
“我不断地回望,从历史的相同之处寻找生物学上的联系,我总是在寻找创作资源。”昆斯说,但他备受争议的艺术生涯一开始,就颠覆了艺术作品和作品语境的传统概念。他把作品专注于让人略感意外又庸俗无奇的对象上,避开“艺术品味”的典型化标准,而迎合他所认为是寻常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并希望借此暴露价值体系和审美等级的脆弱性。1980年代初,他在美国艺术界崭露头角,他的放在有机玻璃罩中的吸尘器、悬浮的篮球,在看不懂中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他认为在资本主义时代,艺术的归属在于完全脱离传统角色,融入寻常生活中,因此他干脆省掉中间过程,直接把艺术当成生活用品创作。1980年代末期,他娶了意大利的色情演员,并因为离婚而沉寂,1990年代,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后,当他复出时,1980年代售价数十万美元的作品突然暴涨为数百万美元的身价。他本人并不拒绝艺术与金钱的交互辉映。
《ArtNews》杂志的KellyDevineThomas曾经剖析过杰夫·昆斯作品大卖的策略。杰夫的艺术性策略有以下几点:其一,作品体量要大,大到能和深宅大院的豪门阔气相匹配;其二,作品质感要好,好得让人情不自禁地抚摸,压抑不住内心想拥有的冲动;其三,作品要亲切,能够打动人心,尤其是打动富商大贾、贵妇名媛内心存有的“浮华的孤寂”;其四,制造话题,让自己成为注目焦点,名人的东西总有人抢着要;其五,与其把自己当艺术家看,不如把自己当广告明星用。
昆斯会配合拍卖公司摆姿势拍宣传照,在拍卖行的作品销售会上促销。当佳士得推出他的作品时,他也曾参与宣传事务讨论,佳士得表示:“有些艺术家对于拍卖的过程持非常怀疑的态度,不过昆斯却乐意拥抱这个过程,他很清楚作品在拍卖会场喊出高价能够带动买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徐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