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呐喊”到“后光头”时代的方力钧
2010年08月24日 20:21 今日艺术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今年首个个展《方力钧》

8月21日,方力钧在今日美术馆举办了今年首个个展《方力钧》。这是继2009年台北美术馆的个展“生命之渺”、德国的个展“海洋和天空”以及广东美术馆举办的“时间线索”个展后的又一大型个展。起初,我并不是非常情愿的去参加这个展览,但因为工作原因还是冒雨前去参观了一下。正是通过展览现场与方力钧作品近距离的接触,才使得原先烙在我脑中的偏见和误解得以彻底的改变,并对方力钧有了重新的认识。

一个“光头”形象吃十年

光头形象、调侃的表情、扭曲的呐喊、迷茫无助而又闪烁着精神的眼神,方力钧正式凭借这一系列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方力钧的“光头”系列与后89新艺术潮流的其他艺术家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方式,即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提出的“玩世现实主义”。1993年,方力钧的作品《打哈欠》被《时代周刊》选用作为封面,并注释为“这不是打哈欠,而是呐喊”。

方力钧的“光头”系列

批评家刘淳这样评价方力钧的作品“方力钧的作品不管是光头、天空还是海洋,其作品的一个贯穿线索就是历史的回忆和现实处境之间的碰撞。”或许正是由于缺乏对方力钧个案的深刻学习和研究,我并未能全面了解到方力钧在其艺术甚至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事件或者变故,确切的说,我没有出生在他创作“光头”系列的那个年代,不能深刻体会到他的个人经验和时代感受,致使我对方力钧的作品一直不大感冒。

其次,在我的印象中,方力钧的“光头”系列有点“开张吃十年”的感觉。当方力钧的作品得到市场以及收藏体系的认可后,方力钧的“光头”系列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不是在搞艺术创作,而是进行艺术品的成批复制和生产,像是一台永远都不想停下来的印钞机。我一直认为,方力钧的创作已经陷入了保守阶段、缺乏原创性,当艺术家的原创性消失的同时,也是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瓦解、消失的开始。

方力钧的“光头”系列

曾有批评家提到方力钧的作品更像是“海报”,宣传和推广的作品占到了更大的比重,但是从视觉上来讲,他的作品甚至不如海报美观。一度我高度赞同这种观点,甚至以为方力钧“光头”系列的20年是停滞不前甚至是不进则退的20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