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社会缓步进入大女人时代

2011年03月20日 14:10
来源:新闻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从下星期的菜单到度假的行程,大大小小我管你别问,大女人把你的软弱交给他吧大女人……”大女人的形象,从上个世纪蔡琴的歌声中走入了现实社会。近日,《环球时报》、《德国明镜周刊》和法新社纷纷以调侃的口气写到大女人时代的到来,“世界将回到‘母系社会’”,这些文章所到之处,都引来一片感慨。

大女人有什么不好?独立、坚韧而强大,如果真的进入大女人时代,男性至少可以卸下一半的重担,可以更自由地选择生活。但是,我们进入了“大女人时代”了吗?女性专家周美珍不这么认为,她很想学着《欲望都市》的开头说一句:欢迎来到大女人时代,但现实并非如此。在这个男女平等性别差异越来越模糊的年代,虽然女人被要求勇敢大度,男人开始学习温柔,大女人和小男人都逐渐增加,但在中国,即便是上海,也都远远没有进入大女人时代。

坚韧独立成大女人特质

2005年,一部《大长今》红遍了整个亚洲。一个从小父母早亡的女性,在备受歧视的性别文化当中,如一颗稗草般地坚强成长,成就了一番超越当时亚洲乃至世界女性想象力的事业。她坚韧但不顽固,强大但不强势,智慧但不狡黠,勇敢但不冒进,“大长今”成了当下大女人的形象代表。同时,去年一个千余人参与的杂志调查也显示,他们认为大女人所具备的第一品质是坚韧和豁达,只有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才能够在社会获得认可和发展;而他们心中的大女人形象并非大大咧咧的男人婆,也不是精明强干的职业女经理人,而是充满韧性、面临任何逆境都不退缩的女性。

说起大女人,中国人总有一个永远的攻击对象:上海男人。一说到上海男人,就说是怕老婆的,自己偷偷地藏私房钱。其实又何止上海男人?虽然中国二十余年来一直在说的“阴盛阳衰”多半是体育上的现象,但实际生活远远超出了体育。世界著名调研公司AC尼尔森近日做的中国消费者2005年度购买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家庭消费由女性作主;世界知名广告公司智威汤逊东北亚总裁汤姆·多克托罗夫(TomDoctoroff)在观看了这份报告也指出:在中国,已婚女子有着很大的权力,正是她们,决定了中国家庭的财政支出。

女性经济能力逐年提高

80年前,林语堂说过“出嫁是女子最好、最相宜、最称心的职业”,而时至今日,这种说法越来越受到女性的鄙夷,“嫁得好,更要干得好”才是大女人们的选择。经济地位的上升是“大女人”日益增加的重要原因。在法新社的记者看来,中国女性不光是越来越善于用她们男人的钱,她们自己赚的钱也越来越多。广东外语外贸学院杨晓严教授认为,女人找工作往往比男人容易,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女性,她们较容易找到打扫清洁、营业员等工作,往往比她们的丈夫赚得多。

近日,深圳的一项调查报告也表明,45.9%的被访已婚女性表示自己的收入基本与丈夫持平甚至超过丈夫。虽然还有54.1%被访已婚女性的月收入低于丈夫,但毫无疑问的是,女性在职场中发挥了日益巨大的作用,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这一点,商人们的嗅觉是最敏锐和最直接的。上海的美国商会主席杰瑟·普莱斯看到,中国的市场日益由女性主导,女性市场早已超出了服装、化妆品和首饰的范围,“整形外科将是一个大市场。不仅因为整形给女人带来更多自信,也因为这使她们更容易找到工作”。普莱斯把这个现象称为“一个戏剧性的变迁”。在外国商人看来,许多中国女性骨子里很泼辣,但是对外人,她们却可以显得非常温柔和女性化,而这正是传统的要求。

大女人不是男性的威胁

“男性解放”是上世纪90年代新涌现的新名词之一。那些希望“解放男性”的专家宣称,男性背负太多的责任,希望从事业拼搏者的固定角色中解放出来,以分享女人那份拥有家庭生活的自由。很好,男性们终于也厌倦了专门“主外”的角色。周美珍说:“将全部社会责任压在男性身上,这对男性也不公平;传统的两性文化压迫了妇女,也不曾保护男人,因此,妇女的解放和男人的解放应当是同一场革命,即人性的解放。如果女性可以成长为‘大女人’,她们可以撑起真正的半边天,男性也就获得了解放。”

一位澳大利亚的男性解放研究者说,21世纪男子汉解放运动的目标,是寻找男人的精神自由和心理健康,是让男人对婚姻、家庭、职业、友谊都感到更为自信与轻松,是帮助男人获得更为充实与平和的内心世界。在刀耕火种的社会,男人的优势无疑体现“壮劳力”上,如今随着各种技术的进步,已渐渐证明几乎在每个领域“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同样能做到”。

独生子女的长大成人为“男性解放”和“大女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机。上世纪70年代末,第一批独生子女的诞生,造就了中国的第一批“小太阳”。这个时期以后出生的男性,大都从小被仔细呵护,而保护神大多都由母亲、奶奶或外婆这类母性角色担当。因此,当他们长大成人后,对女性更多地充满感激和尊重,他们会更容易地接受比较多元的社会角色,如大女人或温柔的男性。

大女人≠大男人

大女人会不会成为大男人?这是众多反对者的担忧。美国著名心理学者诺伦·霍西玛认为,由于女人和男人的成长环境和情感方式不同,大女人在遭受压力时不会像大男人那般拿外物撒气。霍西玛的研究表示,女人们遇到压力或者困难时,会反复思考问题所在,从而造成其情绪低落,忧心忡忡;相反,男性在遇到问题时,更有可能将此归咎于他人或环境等外部因素。

大女人为了处理情绪紧张、焦虑或失控等状况,有时会做出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她们或许会“暴吃”

使自己身材发胖的食品或酗酒;有时,她们会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一切忧心忡忡,整天后悔以前做过的事情。诺伦·霍西玛表示,大女人可以用“自我集中处理”法来应对压力,而不是像传统社会的“暴君”,拿家人和朋友来充当出气筒。霍西玛认为,许多女性感觉她们似乎无法改变所处的压力环境,所以只好改变自己;她们将通过吃喝来改变自己的身体感觉,或者在脑海中一遍遍地思考压力环境,但又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改变这种状况。

大女人时代并未到来

既然大女人有那么强势,何不跑步进入“大女人时代”?这与传统的性别文化不无关系。即便是处于女性解放前沿阵地的上海,大女人时代也并未到来。香港《读者文摘》曾对港台沪三地女性做过一次民意调查,有一项调查是“如果有一小时空闲时间,你会选择何种活动”,上海女性选择与丈夫(男朋友)亲热的比例最高,比香港高出一倍。著名学者艾晓明对此的解读是,上海女性认同自己作为性别角色的位置,换句话说,就是偏于传统和保守的上海女性多于港台地区。

“上海女人毕竟还是传统的东方女性。”美国斯坦福商学院“女性专场”上海招生委员会负责人汪维纲说。在去年的招生说明会上,30名上海女听众全部未婚,不少人表示“如果结婚,不会读MBA”。可见许多上海女性外表很时尚,但骨子里依然认同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的传统性别文化。而对于“七成以上家庭消费由女性作主”的现象,女性专家周美珍认为,这也只是表明女性地位的提高,并不代表她们获得了家庭实权,或两性权力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最近上海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家庭中以丈夫做家务为主的仅占5.3%,而且他们大多数只承担不太费时费力的工作;57.6%还是以妻子做家务为主,像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照料孩子等琐碎而繁重的工作,都是女方包干的。作者:□晚报记者朱洁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李惠] 标签:大女人 大长今 女性专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