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婚恋报告 直指剩男剩女谜团
2010年01月11日 11:32 搜狐女人 】 【打印共有评论0

紧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的择偶观、恋爱观及婚姻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从当下中国人多元化的婚恋状态中,提炼出中国人婚恋观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树立正确婚恋观的专业性解决方案,三家机构联合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

权威婚恋报告三年铸剑 直指剩男剩女问题谜团

为何人们的婚恋观模糊不清?“剩男剩女”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才能真正解决社会中流砥柱“找朋友难”的现状?

在连续三年对中国人婚恋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后,1月8日,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中国首席婚恋服务专家——百合网”婚恋心理研究院三家行业权威强强联手,在北京新闻大厦权威发布了《2009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报告中得出了这样一个命题——经济大环境的跌宕起伏,是导致目前社会婚恋观混沌的重要原因。而当经济形势不能在短时间惊蛰时,只有培养人们正确的婚恋观,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找朋友难”这一社会性难题。

经济大环境影响中国人婚恋观

2007、2008、2009,三年间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变化可以用“翻滚过山车”形容。经济震荡催发了诸多社会性问题,而其中对于中国人婚恋观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

《2007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择偶指标中,77%的被调查者认为人品性格是择偶中的最重要标准,经济实力只占3%;81%的被调查者认为,婚姻幸福是自己的事,如果父母干涉也会尽力说服;超过60%的人认为学历不是择偶考虑的最重要指标;而在择偶目的中,“希望找个人分担经济压力”的只占2%。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能够轻易地发现,经济因素等在当时只是“非必需性”的择偶考量指标。而反观此时的中国经济,随着股市一路飙升,全民炒股养基,大家全部赚得盆满钵丰。因此不难发现,当时中国人的婚恋观,是相对感性且单一的。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经济亦一并衰退。股票大面积缩水,公司规模性裁员,人人自危诚惶诚恐。反观《2008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同样也能够看到婚恋市场大起大落的“心跳K线”。首先在报告中,根据民政部统计显示,2008年是结婚的波峰年,共有10,956,112对新人喜结连理,首次突破1000万对/年,这是一个利好现象。但年底调查数据却显示,近70%的被调查者开始认为“门当户对”是婚姻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女性对于择偶的盲目,也在当年初露端倪——74%女性不接受薪水女高男低(男性5%),41%女性认为择偶对象必须有房(男性3%)。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百合网首席执行官田范江先生,认为此现象可以这样理解:2007年是婚恋状况“蜜月期”,当年的情侣经过一年培养,均在2008年顺利走入婚姻圣殿;但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逆转,对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产生了强烈冲击。于是,婚恋观开始挂钩于物质经济,房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驾齐驱。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婚恋状况进入了“混沌期”。正在择偶中的“剩男剩女”,开始迷茫不知所措,特别是性别选择性差异引发的择偶矛盾也开始尖锐,婚恋观已经出现混乱征兆。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危机,人们开始寄希望于虚拟的婚恋网站。于是在2009年,各大婚恋网站,都经历了一次会员注册量的迅猛增长。但我们不难发现,过度的婚恋网络化与经济的持续低迷,带动了全社会对于婚恋观的猛烈讨论。于是,诸如“猎婚”、“裸婚”、“隐混”、“婚活”等等新词蜂拥而出;而剩男剩女亦不甘寂寞,有的自称“篱笆女”,有的自称“宽带男”,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

婚姻功能被分散,以及婚恋观多元化的表象,田范江认为这标志2009年的婚恋状况,已经全面进入“盲目期”。这又恰恰说明了人们在择偶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婚恋观的模糊与浮躁。经济压力、社会压力、舆论压力,导致“剩客”尤其是女性“剩客”,失去了明确的择偶目标与择偶观点,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婚恋对象,不知道什么样的婚恋生活最适合自己。于是开始跟风,随波逐流,今天苦苦寻找“经济适用男”,明天又抱着“面男”死不放手。

他指出,这个现象是中国人婚恋观出现问题的预警。如果继续发展蔓延,那么对于整个社会婚恋观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而百合网婚恋心理研究院透过调查数据与宏观经济,总结出一个形象的“超价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李想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