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心有余悸 私人银行面临洗牌
2009年02月12日 09:50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

Accumulator惨败让香港富豪们心有余悸,他们不再信任私人银行推介的理财产品

去年Accumulator(累计期权)大面积地“杀伤”香港富豪群体之后,大批富豪开始对私人银行敬而远之。许多富豪已经结清了在私人银行的账户,不再和他们来往;还有一些因为账务问题还没有理清,正在做清算;另一些则由于与私人银行争执较大,正陷入官司纠缠之中。

“有个别富豪已经找了律师,不过其实双方都仍希望在庭外和解。”香港保障投资者协会会长、确思传信财经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吕志华上周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眼下,股市冷清,投资者入市的心情并不迫切,对私人银行的产品更是缺乏兴趣。

“我相信至少近期之内,大部分的富豪们都不愿意再和他们的私人银行合作了,除非有比较好的项目,估计不少私人银行部门今年会调整人手。”吕志华说,“就我从一些富豪投资者那边所了解,以前替他们服务的一些投资顾问已经离开了公司。”

香港私人银行业正面临洗牌。

优势丧失

Accumulator事件只是引发信任危机的导火索。香港富豪们还发现,过去能从私人银行那儿获得的优惠也在不断减少。这也是这项业务不再受富豪欢迎的另一个原因。

吕志华透露,自己过去买卖蓝筹股的话,可以从私人银行获得近70%甚至更高的贷款融资。但是现在,大部分私人银行都已经实施去杠杆化,有的贷款融资比率不足30%。在香港,这个比率已经和一般的证券公司没有什么分别,对于喜欢“玩大”的富豪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

此外,对于像吕志华这样的投资者来说,以往私人银行的吸引力,还在于他们能为客户提供最优先的内部投资报告。但吕志华发现,近年来,这些投行报告的性质正在发生转变。

“过去,投行的报告是最优先发给我们这种客户的,不对外发放,甚至连本公司的其他部门都不会收到。”吕志华说,“但是现在,投行的研究报告不仅对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价值,反而可能成为他们造市的一种工具,因为他们发现,把报告发给媒体,有机会形成更大的市场影响力,而他们或者会让投资交易部门事先进行部署,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吕志华认为,相比只有不到一个百分点的私人银行的投资佣金收入来说,投行们利用报告的影响力创造的收益显然大得多。

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立法会议上公开指出,有投行利用报告影响市场。任志刚说:“有未经政府注资或出手挽救的金融机构突然成为市场焦点和目标,随着五花八门的市场分析的出现,配合着业绩公布期的来临,投机买卖活动亦不时出现,大家需要保持警觉,多了解背景状况,视乎本身情况审慎管理风险。”

任志刚所指的“未经政府注资”的金融机构即近期被投行唱衰的汇丰控股(00005.HK)。上月中旬摩根士丹利首发报告,大肆看淡汇控,将目标价下调至52港元;当天汇丰控股股价便出现暴跌,大幅拖累了整个市场指数。而随后几天,高盛等其他国际投行也加入唱衰之列,最终汇控股价在一周之内,从75港元骤跌至55元,跌幅27%。 

奢侈品热点文章推荐:

【号外】中国的富豪们真的“最爱国”吗?

【奢讯】章子怡为走红地毯 远赴柏林专备十套珠宝

【奢侈场地】38万,众星捧月的月子会所

【汉密尔顿】豪雅独家诠释与“现代骑士”同攀完美

【明星】浪琴表呈献《白银帝国》大使闪耀柏林

【收藏】传奇时装大师艺术收藏品将拍卖 估价约3亿欧元

【号外】LVMH将公布2008年销售业绩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舒时   编辑: 阳杰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