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开征奢侈品税和奢侈税 削减过度消费
“中国的小康生活”应该是一种人人比较富裕、且贫富悬殊不是太大,崇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生活。对于目前追崇美欧生活方式的错误价值导向,必须多管齐下加以纠偏。首先,应该及时开征奢侈品税和奢侈税。其次,要加快价格改革,让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真实,让市场能够真正发挥好基础调节作用。第三,政府的主导和表率作用至关重要。同时,要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严禁对奢侈性消费过分渲染。
小康生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诗经·大雅·民劳》中,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诗句。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勾画中国的小康生活?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明确提出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进一步深化了对小康社会的新理解,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
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等概念,从不同侧面表达了我们当前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特征,体现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国家统计局目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就包括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事业、资源环境等六大方面,共计23项指标。
我们认为,“中国的小康生活”的核心应该是一种人人比较富裕、且贫富悬殊不是太大,崇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生活。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消费观,旗帜鲜明地主张有节制的消费、有实际效用的消费、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消费,对过度消费的错误倾向应该坚决纠正。
应该怎样予以纠正呢?
首先,我们认为应该及时开征奢侈品税和奢侈税。
我国1994年开征了消费税,2006年进行过调整。从目前情况看,这个税种有明显不足:一是课税对象太窄,只有14种商品;二是征收环节设置错误,没有在流通环节上征收,更没有设置为价外税。因此,明确设置奢侈品税和对奢侈性消费征税极为必要。
比如说,对于20万元以上一辆的汽车、单价3000元以上的餐费、每双500元以上的皮鞋、单价1000元以上的手提包,所有进口高档化装品、金品和珠宝首饰、单价1000元以上的字画、单价100元以上的电影票和文艺演出票、出国旅游等目前属于少数人的消费,均应纳入奢侈性消费,对其课以奢侈税。对于所有可以划入奢侈品的商品,都应该征收奢侈品税。
也就是说,奢侈品税的课征对象是列入奢侈品品牌的消费品,而由少数人享有的超前、过度的消费均应纳入奢侈性消费范畴,课以奢侈税。
具体操作上,奢侈品税和奢侈税都应该是流通环节上的价外税,其税率可定在10%—20%。
当然,以上只是记者的建议。至于究竟什么是奢侈品,怎样划定奢侈品税,究竟什么是奢侈性消费,怎样划定奢侈税,应该由国家税务部门设立专门委员会审定提出,交全国人大审议。
我们认为,开征奢侈品税和奢侈税不仅是合理调控消费的最好办法,而且是改变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最直接、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是最大的国家慈善事业。因为这是对一少部分快速致富的人征税而补贴给其他生活尚不够富裕的人的慈善事业。
开征奢侈品税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合理合法地抑制奢侈品的进口,有利于合理合法地保护民族品牌。现在,中国的产品出口,美欧发达国家设置了大量的不合理的贸易障碍,欺负中国人,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合乎中国人民生活传统习惯、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奢侈品税和奢侈税,有效抑制和消减奢侈品的大量进口,及其肆无忌惮的推销。
其次,用征收的奢侈品税和奢侈税作为调节基金的来源之一,下决心建立工资与物价联动的调控体系,进一步积极推进价格改革。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发生通货膨胀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的。对中国来说,如何在不伤及多数人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条件下,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建立工资与物价的联动机制,通过价格的调整理顺各种关系十分重要。
中国目前出现的过度消费问题集中在少数人身上,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配不公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价格的真实。比如说,粮食价格过低,导致各种食品大肆浪费,水、电、气、油等价格不能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能源生产成本。而造成基础产品价格不能及时调整的原因,是中国社会缺乏工资—物价联动机制,一旦出现价格上涨,应该得到补贴的人得不到补贴,而应该抑制的过度消费反而有其滋生的条件。
第三,政府的主导和表率作用至关重要。
记得2007年英国一媒体评出的世界十个最大最重要在建建筑工程中,中国就有三大建筑入选:鸟巢排名第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排名第五,央视新址名列第八。
有关专家当时就指出:“作为建筑学上的奇迹,这可能是让国人长脸的事情。但问题在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却有三大建筑榜上有名,这是不是有点吊诡和讽刺?”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讲奢华、讲面子,热衷形象工程、标志性建筑的现象仍然存在,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办公楼的豪华,在修建楼堂馆所时追求高标准、大面积、高标准装修等。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但一些地方政府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此,必须加大整治力度,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另外,有专家指出,“奢侈品傍贪腐”的现象也不可小视。在不断爆出天价的各类奢侈品背后,公款消费究竟占多大比例,又有多少被用来送礼?少数官员收受奢侈品,甚至追求奢侈品的行为,已严重影响到政府形象,对此不可不察。
第四,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严禁对奢侈性消费过分渲染。
在建设全面小康、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和强化人们的理性、科学、适度的消费观念。媒体对于奢侈性消费行为,不应扩大渲染,不要因为过度报道而引发负面效应。
同时,每个公民都应把“适度消费”自觉内化为自己的生存理念,比如低碳生活,不能动摇孙子后代建立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这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应有之义。
剖析至此,可能有人会说,我国目前贫富悬殊很大,绝大部分人群没有“享受”美欧发达国家生活方式的能力,现在不是消费过度,而是手中“差钱”,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
此话不假。但我们强调指出的是须防微杜渐,目前这种追崇美欧生活方式的错误价值导向值得警惕,必须多管齐下加以遏制。
至于我国目前贫富悬殊很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及其内部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的问题,则需要加快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来加以解决。而这是另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亟待碰硬攻坚的难题。(制图 赵学毅)
作者简介
谢镇江,中共党员,现任证券日报社社长、高级编辑。1978年起从事新闻出版业,曾经先后5次荣获中国新闻奖,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财经、产经新闻报道,长期在建材行业工作,曾任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张亮,中共党员,现任证券日报社副总编辑。1986年起从事产经、财经报道,多篇作品获中国产业新闻、经济日报集团直属报刊优秀作品一、二、三等奖,曾担任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理事、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评委。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徐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