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年1月31日,Prada净利润达到2.51亿欧元,却背负着40.86亿欧元的债务,倘若能在香港顺利上市并筹得资金,也得先还债后图增长。据港媒报道,6月初Prada已经正式展开国际销售。每股发行价介乎36.5至48元。据销售文件显示,Prada此次招股将发售4.23亿股,连同另外15%超额配售权,若以上限定价,将可集资230亿元。
经历过去10年4次上市失败后,第三代掌门人兼设计师Miuccia Prada和丈夫Patrizio Bertelli决定将战场放在远离米兰的香港。对如今选择在香港上市,Prada总裁Bertelli先生解释为“过去3年在亚洲大量扩张业务,去年当地销量有63%的惊人增长,是最旺的地区”,选择在香港上市也是爲了“更靠近中国这个巨大的精品消费市场”。
Prada已经邀请里昂、高盛、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和意大利裕信银行(UniCredit SpA)等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金融界人士“助阵”,由于已经经历了4次失败,Prada第5次上市计划也被设下了最后期限。
记者了解到,4月中旬一些重量级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等为筹备Prada上市投标奋战多个通宵,国内众多风险投资此时也正注视着Prada集团的一举一动。
上市
据悉,Prada此次在香港拟发行30%左右的股份,主要用来还债。其实,“还债”并不是上市融资的终极目标。其出售股权估计占公司15%至20%。现在的Prada是一家彻底的家族企业,缪西娅·普拉达(Miuccia Prada)和丈夫帕吉欧·伯特利(Patrizio)以及其他家族成员共拥有公司95%的股权,2006年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 Sanpaolo)以1亿欧元购买了普拉达5%的股权。截止今年1月底,PRADA直接债务约5.57亿美金(剩余债务入在母公司Prada Holding下),而于2010年7月向多家银行承借的4.55亿美金,也必须在2012年还清。如果PRADA此次上市再度落空,大量债务将使其面临整体“被收购”的危机。
从发行比例看,Prada家族至少还能掌控40%至65%的股权,从而能够较好地保证控股权不落他人之手。如果股权过度分散或者在二级市场被投放的太多,很可能给那些对Prada“图谋不轨”的机构带来可乘之机,也可能引发股权的“敌意收购”大战。
上市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向投资者“借”得更多的经营资本,使得公司更加市场化、透明化;另一个方面也增加了家族企业被“敌意收购”的风险。家族企业原有的内部结构可能受到动摇,甚至被打破。尽管如此,资本从“垄断机构”外流的可能性却没有被放大。因为一旦发生上述情形,奢侈品企业会更倾向于“投靠”那些已经有完善的市场渠道、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充足的资本积累的品牌集团,因为这样更能保持原有品牌的独立性和尊贵感。
无论如何当Prada被视为“第一家欧洲超级精品品牌在香港IPO企业”,其指标、榜样所造成的声势,短期内仍将有利可图。
![]() |
1
2
|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