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住哪儿?这个问题不论东西文化都有潜台词。广州旧规矩是有钱有势住东山、有钱无势住西关。而在美国,这个潜台词的解码器就是家庭住址的邮政编码。要是谁忽悠您说美国人不讲究住哪一区,那一定是无良地产经纪。
拜美国直销广告和政治选举投票调研产业受众市场细分需求,ZIP+4编号已经成为了解美国人出身背景、受教育状况、财富指数、谋生手段、政治倾向、购买习惯最有效的方式。它关系超市货架里放不放犹太食品,也可能决定美国高官出访古巴要不要见异议人士。住不对区的常常是新移民,一旦熟悉了情况,为了小孩进好学区,为了夫人在单位不尴尬,其实“孟母三迁”的故事完全有美国版。
把邮政编码和对应的社区状况弄熟几乎是行走江湖的必备技术。教导我如何看邮政编码的是大学城的社区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这个头衔可以换算成国内的城市发改委管事。在美国,基层政府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就是城市区域重划(zoning)。而政府区域重划的基础则正是美国统计局持续追踪每个邮政编码所在的地理区域的各产业产值、就业、收入、人口和人均个人收入等数据。
《区域法》 (zoning law)在美国是与平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关系到工业用地、商业区、办公区和住宅区等。住宅区还细分为单一家庭住宅区和多家庭住宅区。如果你住在单一家庭住宅区,你想把你的房子改造成公寓楼,那么,就相当与把它变成了多家庭区。这就触犯了《区域法》。你必须通过法律程序,把这一地区的区域定义修改,才能进行公寓建设。
住宅区区域重划,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我觉得完全可以称作是不见血的“冷刀子”。
Olive大道两侧延展出去的社区就属于这种政策“弃婴”。这个故事和大学城中心区圈街商业街的崛起密切相关。1966年,一个精明的“经济适用房”发展商以圈街地区现有黑人居民住宅过于拥挤,应在城市北部边陲(即今Olive大道)大量发展针对黑人的经济适用房提案成功游说大学城议员、政府发展署署长和黑人领袖。从此大学城开始实行严苛的居民居住证制度,要求一个民居内居民人数必须与卧室数量一致,不允许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共同分租小单位住宅。
时值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更新,其中一项便是大兴土木盖公屋。于是大学城政府欣然同意在Olive 大道一带修建公屋,由政府主导、政府买地、政府规划设计、政府兴建、经营管理的提供给被“苛政”驱逐出城市中心区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这些改头换面的漂亮房子住的大都是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的高失业率的居民群体,还有很多的帮派成员。
很快,漂亮的公屋区就成了高犯罪的社区。经营管理这些社区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公屋里面的很多设施很快遭到了破坏,结果很多公屋盖完十年之内就已经要重拆了。于是当时的政府又顺势将一部分已经破弃的住宅区改成商业区、工业区用地,并以极低的地价招徕商家。这使Olive大道一带至今工业仓库、居民住宅混杂,商业机构也都相当低端,之后的政府再谋改造变得异常艰难。
不同的邮政编码下,有截然不同的生意形态。一间开在穷人区的快餐店生意能比富人区里好上数倍,炸鸡比新鲜蔬菜便宜,有人为省钱能一天三顿当饭吃。我曾经沿着Olive大道逐一拜访商户,一路走过去,各类当铺接着借贷公司、洗衣店挨着二手服装铺。商人们在此生财,却不会拿钱出来投资社区。而在美国,基层政府能力非常有限。社区升级改造主要靠商业行为和非盈利组织。一个没有“造血”功能的社区,就可能意味着没有好学校、超市里只买冷冻蔬菜、公园等于强盗加毒贩聚集地,不能在日出天黑之后出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