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好几场电影,也在影院门前越发感到美国百姓越来越喜欢在这里扎堆了。后来又听说因为经济不景气,大家都没钱去看好几十美元一张票的百老汇什么歌剧之类的,所以大家都被打回老百姓的原形,老老实实地找点消费相对较低的娱乐消遣吧,想来颇有道理。
今年的灾难大片《2012》有所耳闻,本以为像往年一样,到电影院提前十分钟买票入场舒舒服服地溜达进去,没想到前头排了几十号人,我跟老婆边等边瞅着屏幕上的影讯时间和是否售完的信息。我们准备看5:15场,没想到刚剩几个人在队里,屏幕上就打出5:15售完的字样,到柜台果然如此,犹豫了几秒,就决定买了7:30的一场。我们就又重新安排,先回家吃了顿自助火锅,吃得小饱了就赶往影院了。
简而言之,这个片子确实值11.5美元(虽说早场能省几块钱就更好)。不佩服美国人不行,这特技效果做得绝了,可以说把灾难片这个范畴又推上了一个新的技术高度,回来后也稍许感叹吴宇森的《赤壁》也得低人三分(后来上网看到,原来其中很大一部分特技效果是中国的一些电脑高手们担当完成的,心里稍许宽慰)。故事有创意(虽然也借用了玛雅的传说),也有很多感人的细节(美国黑人总统白宫前殉职),所以真的觉得是上乘的作品,而并非国内某些大牌导演的一味追求特效而花哨,好片归根结底是一个精彩的故事,然后这些特技效果才可以锦上添花。
技术上我就不再累牍网上更精彩的分析了。我这里倒有一些其它的思考,看之前都有一些忧虑,怕灾难片毁掉了周末的心情,让人闷闷不乐。但其实不然,也许是这种大场面的特殊效果令人总有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强烈反差,即使整体是个悲剧,但是毕竟总觉得离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相去甚远,何必杞人忧天呢。
但话说回来,我关注气候变化和冰川融化这些现象也有一段时间了,可能自己或多或少有了更敏感的嗅觉,或者比常人多了那么一点点的杞人忧天在里头。(也许片名叫做2012本身也有一些暗示,因为京都议定书届时过期,意见不一的人类还没有达成一个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气候协议,所以2012年也可以说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也许之后我们真的会慢慢陷入多年不作为即将带来的灾难深渊吧。也许只是我把该片跟京都议定书联系在一起吧。)
片中毁灭性的世界末日场景确实很可怕,18级连锁地震,地壳像多米诺一样到处塌陷,所有高楼像纽约世贸双子塔一样东倒西歪,火山喷发席卷条条街道马路(对了,其实街道马路早被撕裂揉皱,然后被地球深处的岩浆吞噬了)。
一句话:太惨。如果说把9.11和2008年5月的四川大地震和之前的印度洋海啸这些加起来,乘以100万,估计也难以跟这个世界末日的威力匹敌。补充一句话:太超现实了。
不过也许不尽然。的确,如果地球真的这么暴怒,我们可能都没机会逃脱劫难,真指望中国几个月内造出诺亚方舟估计也是个天方夜谭。但如果地球小怒一下怎么办,这个小怒我估计也能删掉我们人类起码一半或一小半吧。其中一种情形就是气候变化的巅峰期(很多科学家说本世纪末温度升高三度,海平面上升20-30米什么的,我就不发表预测了)。可能很多人又要说我杞人忧天了,温度升高三度就三度嘛,就是热一点点嘛,没什么的,人总是会适应的。但要知道,往前推几百万年,地球平均温度比现在低三度的时候,美国东北被1600米厚的冰盖着呢,中国的北部很多地方估计也一样,西伯利亚就更不用说了;试想如果温度高三度,这个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我还没继续说温度升高后的一系列连锁效应呢:冰川完全融化,河流断流,气候异常,海啸增多,旱涝频繁等等等等。(我不是专家,就不详细阐述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