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恐惧消遣
2010年04月12日 18:30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1980年代,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从没家长送到学校门口一说。孩子只要能在父母能承受的最晚时间前回家,活动也都是自由的。我们现在最容易听到的理由就是“那会儿哪有那么多车?哪有那么多坏人?”如果翻译一下的话,无非是,我害怕车祸,我也害怕哪怕是小概率的犯罪落到孩子头上,宁可累死,降低生活质量,也要防范于未然。最麻烦的是,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你似乎别无选择。

不过事分两头,恐惧导致保守主义,人越来越谨小慎微,自由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但人又愿意尝试一些危险运动,比如蹦极。埃德蒙·伯克认为,人类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总是产生于面临危险的时候。这种体验往往能升华为“崇高感”。史德文森对这种矛盾的解释是,恐惧的事情确实让人避而远之,但如果我们跟它保持距离,经历“他人代理的恐惧”,比如看电影或者小说,就会获得愉悦。危险性是有魅力的,这是我们胆战心惊地追逐它们的根本原因。人们对有限恐惧的追求形同儿童游戏,尖叫着,同时万分亢奋。

史文德森在书的最后提出了“超越恐惧”,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悲观的文化,也因为我们抗拒恐惧的大多数行为都得不偿失。我对此有点怀疑,恐惧的机制也来源于人的同理心和想象力,如果人真正超越了恐惧,绝大部分文化产品也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正如作者所言,很难想象,一个完全驱逐了恐惧的世界,还能有任何趣味可言。

(《恐惧的哲学》,(挪)拉斯·史文德森,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